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访,是指记者或通讯员对有报道价值的人物或事件的采访。人民日报著名女记者桕生,是以写专访著称的。她在谈到专访写作的特点时说: 从写作角度来看,专访比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更自由,它可以象消息那样简洁明快地表述,也可以借用散文、随笔的语言和特点来叙事、议论、描写和抒情;也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专题论述.所以说,专访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自然,而且写作思想上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战斗性,是一种能够  相似文献   

2.
人物专访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开辟了“专访”栏目,可见对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视。所谓人物专访,就是作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对事先选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专访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广大读者较关心的问题,专访的对象应该是有一定知明度人。人民日报女记者柏生以写专访著称,她在谈专访写作的体会时说:“从写作角度来看,专访比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更自由,它可以象写消息那样简洁明快地表述:可以借用散文、随笔的语言和特点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也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专题记述。所以说,专访不仅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第一、明确目的选好专题。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  相似文献   

4.
访问记,有人又称之为“专访”。它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人物或某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报道。它和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有共同之处,即比消息要较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新闻人物,它可以用叙述、谈话、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写人、记事。但是,它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在于一个“专”字。一般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通讯,新闻记者事先怀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到现场去,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采访,将与现场人物谈话、观察现场、留意人物的音容笑貌、思想性格以及周围的环境等,搜集起来,写作时又以对被访人  相似文献   

5.
人物专访既是通讯、特写、访问记三者的融合体,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是一种大有可为的文体。正如著名记者柏生所述:“从写作角度看,专访比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更自由,它可以象写消息那样简洁明快地表述;可以借用散文、随笔的语言和特点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也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专题记述。所以说,专访不仅内容丰富多采,形式活泼自然,而且写得好思想上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战斗性,是一种能够很好地、迅速地反映和揭示时代生活特点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更具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邱珏 《视听纵横》2008,(5):66-67
访谈节目是电视专访和谈话节目的统称。“它是以语言为主要传播符号,传达的是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的节目。”访谈节目的魅力在于,它展示的是当事人的真实一面,当事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他的经历、他看到的一切和他的感想。访谈节目虽然不像电视新闻消息报道那样及时,能把事件的所有要素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但是它却可以听到当事人对事件的表达;访谈节目虽然不像纪录片那样“自由地纵横展示时空”,却也可以让观众从访谈对象身上看到有见地、有新意、和一些不为人知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物专访,是通讯中的一种,大都是以写人物现场谈话为主要内容的。这是它同写事迹为主的人物通讯的一个明显区别。人物专访以“谈话”为主,但又不能总是让被访问者说、说、说。从开头到结尾,如果都是“他高兴地说”、“他激动地说”、“他略沉思片刻接着说”,……那就不如干脆写一篇讲话纪要,岂不是内容与体裁更协调一些(?)! 医治一些专访单纯写“谈话”的毛病,方法就是:把“谈话”与“描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通讯是新闻文体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文体。 作为一种对新闻事实进行详细报道的新闻体裁(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新闻文体群),通讯所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这一点,当是没有疑义的。 同新闻评论相比较,它着眼于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身,或者在详尽报道人、事的基础上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分析;而新闻评论则仅将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作为引起议论的由头,重心放在对事件或人物的评析和论理上。 与同是以报道事实为主的消息相比,通讯显得更详尽和生动。消息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变动所作的报道,通常是粗线条的,轮廓式的。而报道同样的内容,通讯则往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要展开更为生动的叙述(包括细节描写)。它并不像消息那样拧得干而又干,而是保留了许多血肉丰满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专访,顾名思义,就是作者带着专门的意图。打算或目的对事先选定的专门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作品。从体裁上看,它应属于通讯范畴。它与一般通讯相比,不仅专题性强,内容更集中,构思更富有特色,而且以运用第一手材料见长,更富有现场感、亲切感,也更富于感染力。常见的专访有: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学术专访、各地风物专访等。怎样进行专访的写作呢? (一)确定好专访的对象和题目一般来说,专访的对象是事先由新闻单位或记者本人选定的,这头一着棋忽视不得,需要反复思考、精心研究、认真选择。许多记者认为:事先确  相似文献   

11.
人物专访这种形式早已有之。近年来,由于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广大读者的喜爱,人物专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多年来,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人物专访、通讯、消息、特写、散文等有200余篇。我最钟爱的是人物专访,而高端人物更是我常选择的专访对象。在多年采写人物专访的过程中,我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探索,也有感悟。选准采访对象采写高端人物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行业众多,人物众多,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人物都可以进入你的采访之列。读者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我们选择专访对象的基本标准。西方记者选择专访人物往往…  相似文献   

12.
这是邵云环科索沃战地遗作中惟一的一篇人物专访。她曾为这篇“好不容易赶出来的采访南副总理的稿件难以从使馆发到分社而急得发疯”。北约空袭南联盟伊始,战争繁杂,采访南政府高级官员难度很大。凭着记者的新闻敏感和不懈努力,她赢得了采访南副总理利利奇的难得机遇。如果说选择权威人士作为访谈对象是报道成功的前提的话,那么在写作上善于从人物的谈话、人物的表情、访谈的场所等多侧面地提供信息也为报道增色不少。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权威是这篇报道的主要特点。作者在人物专访中对人物谈话精雕细刻,使篇幅短小的访谈在文字上字字…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1,(10):46-46
一、填空:(略)二、问答:1、谈谈你对专访中“访”字的认识﹖答:专访中的“访”,就是走访专访对象并与专访对象面对面交谈。从广义来讲,就是对采访对象的专门采访。但这个“采访”,只指与被采访者直接见面,不指间接采访。“访”是专访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访”的成效如何,将决定专访的质量甚至成败。为了使“访”顺利进行,采写者应当注意:一是访的问题要集中,不能撒大网,什么都想捞,那不仅会分散主题,也会影响专访对象的情绪。二是问话时要谦虚客气。三是要认真听人家讲,不要轻易打断人家的谈话。当对方的谈话不切题时,要…  相似文献   

14.
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柏铨 《青年记者》2006,(23):19-21
一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其教学的内容包括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有的新闻院系分为两门课程,有的则合而为一)。它既应当涵括一般的新闻报道(含消息、通讯)的采访写作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也应包括时政报道、经济报道、法制报道、文教报道、医疗卫生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各类专题报道的采  相似文献   

15.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的专门采访。笔者依据自己的新闻实践,对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当被采访对象跑题时,用设计好的一些问题使谈话内容回到主题。二、用内行话提问。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  相似文献   

16.
李云 《河北广播》2009,(5):78-79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可以说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实践,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通讯文体的嬗变沈莉通讯,是我国新闻报道中一种常见的文体。但这些年来,随着新闻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宽,新的报道样式的层出不穷,像特写、专访、深度报道等等究竟是不是属于通讯文体,一直是有争议的。在新闻写作教材中,对通讯有两种不同的界定:一种是用通讯涵盖消息...  相似文献   

18.
干记者年头多了,有种“憋闷感”。年年上百篇消息、通讯,均属为人代言,真人真事,客观报道,不敢也不允许掺加不符合被采访对象身份的思想观点。稿件见报后,常感余言未尽,骨梗在喉。  相似文献   

19.
谈“专访”     
在新闻改革中,文汇报开辟了《本报专访》一栏,几年来已发表专访文章数百篇,题材广泛,有各种职业、各种年龄的人物,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治学、自学成才、家庭、婚姻、发明创造、考古、经济、文学等等,可以说是触及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读了这些专访,可以从中熟悉一些人,知道一些事,明确一些观点,增长一些知识,解除一些思想疑问。从新闻的可读性上来看,“专访”是一种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体裁,也是记者采访写作的广阔天地。什么叫“专访”?现在还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简单说来,所谓“专访”,就是选准专门的对象,进行专题采访。它和通讯、特写虽然有着共性,又不同于一般的通讯和特写。它有着自己的个性;它要完成的是一种特殊的使命。我们在开辟《本报专访》这个栏目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20.
访谈录作为一种谈话实录型通讯,是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专题采访的纪实报道,通常分为人物型访谈、事件型访谈和问题型访谈三类。本文就增强访谈录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方面,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