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铃——”一阵清脆悦耳的电话铃声响了。“您好,请问您是哪位?”我跑到电话机旁忙拿起电话。“笑笑,是姥姥啊!”“姥姥啊,我想您了!”  相似文献   

2.
倪萍 《家教世界》2011,(7):26-27
姥姥因为我没有“父爱”而格外地心疼我。 看着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孩子的手在院子里走,姥姥就会很夸张地转移我的视线,不是领我去买个冰棍,就是给我几分钱去看会儿儿人书。以我现在的理解,这种内心的痛大人比孩子痛多了。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吵闹任性时,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夏天的午后,外婆的歌唤醒我,那首歌好像这样唱的:天黑黑,欲落雨,天黑黑,黑黑……”——题记五岁时,我依偎在姥姥的怀里,坐在院子里。姥姥仰望着夜空,许久许久。星星眨着眼,仿佛在向我说话。姥姥摸着我的头发说:“宝贝儿,你喜欢白天还是夜晚呢?”“白天!”我高兴地回答。“为什么呢?夜晚你不喜欢吗?有小星星哦!”姥姥瞪大眼睛问我。“因为白天的天空是蓝色的,夜晚的天空黑黑的,我不喜欢。但我喜欢星星!”我调皮地说,“姥姥,你能把它们摘下来给我吗?”“傻孩子!星星离我们太远了。姥姥老了,跑不了…  相似文献   

4.
载体独特,先“一般”后“特殊”。平常“姥姥坐在小板凳上”剥;临别前夜“姥姥面前摆着一袋剥好了的南瓜籽仁,借着微弱的灯光,弯着腰,静静地剥着”。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等着我”,应删除——当时姥姥还在世!此文主旨多元,可变格用于“童年”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不将“姥姥到了天堂”作为前文的潜台词,增补姥姥转述“南瓜籽仁”的童话。  相似文献   

5.
赵晖 《初中生》2010,(9):98-99
我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人。比如,我会给朋友们叫一些奇怪的“称呼”:韩旭叫“妈妈”,佟雨叫“爸爸”,可心儿(雨可心)叫“姥姥”,凉皮儿(陈肖忆)叫“小姨子”,头头(李子茹)叫“村支书”。高雅,我叫她“林妹妹挤牙膏”,因为她娇滴滴的,像幽怨的林妹妹。  相似文献   

6.
姥姥     
我的姥姥很懂教育方法,比爸爸妈妈更有耐心。 上学期,我的数学成绩有些退步,姥姥知道了很着急。利用假期,姥姥陪我玩起了“开商店”游戏。我给玩具贴上价钱让姥姥买。姥姥买一个东西,我就开“发票”、“盖章”,然后计算价钱。姥姥每次买东西的数量、价格都不等,我的算式也都不一样。刚开始,我算得非常慢,但没过多久,我就能计算得又快又准了。我的口算能力不知不觉提高了许多。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倾注着姥姥的爱。我爱我的姥姥。  相似文献   

7.
《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中刘姥姥以“闯入者”的身份来到大观园,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殊不知,她也成为大观园中人眼里的一道“风景”,在被审视中实现取悦他人的价值。这种“看与被看”视角的切换,使得刘姥姥与大观园及园中之人相互映照、彼此成就,留下一段令人唏嘘感叹的故事。本文从“看与被看”视角解读刘姥姥人物形象,引领学生管窥大观园中的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8.
心底的呼唤     
我常常想理直气壮地对姥姥说:“姥姥,请不要再重男轻女了。请不要再看轻我了!”但我一看到姥姥那不屑一顾的神情,我便失去了勇气,只能默默地在心底呼唤。姥姥,您还记得那只惨死的小猫吗?它是您的宝贝,却比不上您的另一个心肝宝贝——您的孙子,我的弟弟。您把他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那天您让我陪弟弟玩一会儿再写作业,我不敢“违命”。玩着玩着,他说要骑猫,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0.
你听说过公鸡下蛋吗?你肯定说“没有”。世界上的确没有公鸡会下蛋的,可是我闹过一个这样的笑话。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去姥姥家,姥姥家养的都是公鸡,没有一只母鸡。我想给姥姥一个惊喜,这个惊喜当然是鸡下蛋了。我在姥姥家的冰箱里拿了一个蛋,放入了鸡圈里面,姥一惊些可——《姥去赶集还没有回来,这时我就装着没事的样子写作业。十一点左右,姥姥回来了,姥姥一看表,哇,十一点了,忙着去做饭,我就跑到鸡圈,装着样子喊:“哇,鸡下了一个蛋,鸡下了好大一个蛋呀。”我喊姥姥过来说:“姥姥,鸡下了好大一个蛋,不骗你的,不信你去看。”这时姥姥说:…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设立“父女节”。错!不是“妇女节”而是“父亲”的“父”.“女儿”的“女”。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2.
“摇啊摇,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每当我听到这熟悉的童谣,我就会想起姥姥。姥姥生前最宠爱我。姥姥有个“秘密盒”,“秘密盒”嘛,当然只有我和姥姥两个人知道,妈妈给姥姥的好吃的东西,姥姥总是舍不得吃,把好  相似文献   

13.
前天早上,我正在与周公会面,忽闻一声100分贝的叫声:“啊!仓鼠不见了!”这音量,只能出自我们家的“帕瓦罗蒂”——老妈之口。我—下子冲到仓鼠笼子前,里面空空荡荡,难道那两只小仓鼠真的“飞”了?  相似文献   

14.
绿色生活1     
如果社区开展评选绿色生活的“模范”“卫士”之类的.我肯定第一个推荐我们家“绿色”老太太——我的外婆。  相似文献   

15.
“丁东,溪水丁东——” 山姥姥在哼歌儿。 丁东,溪水丁东—— 山姥姥在打盹儿。 丁东,溪水丁东-- 山姥姥在摘果儿。”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我的祖姥姥,也就是姥姥的妈妈去世了。姥姥非常仿心,她红着眼睛对我说:“我是一个没有妈妈的人了。”看到姥姥难过,我和姐姐也非常难过,便想办法哄姥姥开心。  相似文献   

17.
姥姥儿孙满堂,光是曾孙子就一大群,但她却最爱我———她惟一的外孙女。在姥姥家,我是同辈人中年龄最小的,我出生时,姥姥已经74岁高龄了。有人说,人越老越疼小孩,因此,姥姥便有了足够的理由,理直气壮地偏爱我。自从我出生那天,姥姥就和我住在一起。妈妈去上班,姥姥就给我讲故事:“有一天呀,小红帽去看姥姥,碰见了大灰狼……”等我会说话了,姥姥便教我念:“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好,那就把我的小外孙女摇到姥姥桥,姥姥给外孙女烧鱼吃……”她把我搂在怀里,摇起来。我上小学后,姥姥被我的舅舅接回了农村老家。我舍…  相似文献   

18.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正>天上倾泻下来的雨,不愿就此掉落地面,紧紧依附于列车车窗。我看着窗外不断变幻场景的默剧,在经过一片森林的时候,我看到水汽从山尖上升起,树木新绿,我的思绪幻化出一只鸟,坐上树梢——“等到明年,姥姥花园的花开了,我们再一起回去看她。”“可是姥姥一个人一定很孤单吧。”“不会,姥姥其实是开心的,年纪大的人都不想离开自己家的。”  相似文献   

20.
史峰 《家庭教育》2014,(7):61-61
小时候,小伙伴们要是跟我闹翻了,“打击”我的主要方法是,说我是妖怪的儿子——母亲矮,长得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