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的人和事是纷繁复杂、充满矛盾的,反映生活的记叙文在人物刻画、情节安排上也应丰富多样,充满着艺术的辩证法。记叙文写作,应处理好矛盾安排的张与弛、人事景物的动与静、表现手法的虚与实、情感倾向的抑与扬的关系,在矛盾的统一中,使作品中的形象更鲜明,情节更感人,情感更真挚。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写作要关注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是纷繁芜杂、充满矛盾的,所以学生写作反映现实生活的记叙文在人物刻画以及情节安排上也应丰富多样。记叙文写作,应巧设矛盾,尺水兴波。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人、事、景、物的动与静,矛盾安排的张与弛,表现手法的虚与实,情感倾向的抑与扬的关系,才能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感人,思想情感更加真挚。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8,(17):55-55
记叙文的情感发展离不开情节,情节富有个性,也是打动读者的重要环节。在具有个性的情节中表现情感的矛盾冲突,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同学虽然有独特的生活感受,但是在描述情节时细节刻画不到位,难以彰显个性。请看下面这个例子。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4.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要有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外,还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过于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或给人以"流水账"的平淡乏味之感,或给人以徒有文采的华而不实之感,难以引起读者共鸣。针对记叙文情节的构思,提出了"运用载体""前后勾连""宕开一笔"等三个技巧,以引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巧妙地安排素材,写出引人入胜的情节。  相似文献   

5.
杨春华 《文教资料》2011,(29):65-66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体。一般说来,详尽具体的记叙文,细腻入微的描写是关键。它是通过真实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记叙文应中心明确,选材得当;情节跌宕,情感真挚;结构完整.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6.
情节是记叙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来源于事件,但绝不等同于事件。情节的安排凝聚着作者的精妙构思,有着独特的情感脉络与个性风采,是事件经过提炼的结果。要使记叙文的情节抓住读者的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连所谓"连",就是指在安排情节时,以一条或多条线索贯穿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情节片段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能作为线索的,可以是人、物、景、情,可以是时间、空间,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  相似文献   

7.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记叙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就目前教学实际状况而言,这一环节的教学是相对薄弱的.记叙文写作应以“情”为基本点,将“情感”“情节”“情境”三个方面嵌进文章,从而达到“情感真挚、情节起伏、情境典型”三位一体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曹文轩 《高中生》2014,(10):6-7
"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百姓知、情、意、行的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反观当下一些学生写记叙文,他们在情节设计时接的不是"地气",而是"仙气",穿越、超级链接、脑筋急转弯等手段轮番使用,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故事情节的安排凝聚着作者的精妙构思,有着独特的情感脉络与个性风采,是事件经过提炼的结果。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寓巧妙的情节于完整生动的故事之中,从而体现其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人和事总是纷繁复杂、充满矛盾的。所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记叙文在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方面不妨“矛盾化”,在矛盾的统一中掀起波澜,尽显精彩。一、抑扬法。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一个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时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  相似文献   

11.
正"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百姓的知、情、意、行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12.
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感知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创作,借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说情节更离不开矛盾冲突。小说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从理解小说的矛盾冲突开始,只有聚焦小说情节中的各种矛盾,才能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进而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老百姓的知、情、意、行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14.
读过《背影》的人,无不被朱自清先生描绘的父爱所感动。文章先用大量的文字写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常常的父亲,然而就在父亲去为儿子买橘子的那一刻,情感猛然涌动,作者紧紧抓住那“蹒跚的背影”,使文章闪出了耀眼的光芒。这种情节的“高潮”,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同时也深深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高潮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高潮的记叙文(特别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是不完整的。记叙文中,高潮可以是情感积蓄“关口”处的喷薄而出,可以是矛盾碰撞时的爆破口,也可以是悬念不断推进后的“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5.
郑如登 《语文天地》2013,(11):49-50
记叙性散文是一种带有记叙性质的散文,属于记叙文。记叙性散文既有记叙文的情节要求,更有散文的抒情要求,两者相互融合就呈现出记叙性散文情节集中不枝蔓、情感真诚不生硬的特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佳作,其中不少都是记叙性散文。本文就结合具体佳作来简单谈谈高中生如何写好记叙性散文。  相似文献   

16.
不少同学写记叙文,总是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令人读之索然无味,如果我们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误会法,就可以让记叙文波澜起伏。误会法,就是文中人物对他人或生活产生误解,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的一种技法。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不像散文那样饱含情感、引人入胜,也没有小说那样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也没有记叙文那样活泼有趣、形象感人,因此,说明文的教学单调、乏味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选择说明文进行教学.平时,学生也不爱阅读说明文.他们常常手捧名著读得津津有味,就是不对说明文产生兴趣.其实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生活适用性都较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教师更应该教好这类文章.经过实践,笔者发现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有效推进说明文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短篇小说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交叉的大背景和在情感与家庭矛盾纠葛的小背景下生活着的人,注重文化、情感活动中人的命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展示。在创作方法和技巧上,她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情节结构的布局安排、叙述方法的变化运用。这使她的短篇小说闪耀着独特的光彩,散发出独具的幽香。  相似文献   

19.
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真情实感”应与义务教育阶段有所不同,但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许多语文教师也没能辟出可行之路.义务教育阶段记叙文写作的“真情实感”更强调写作的“真实性”与“真实感”,而高中记叙文写作必须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心灵成长,从“生态维度”“生活细度”“生命深度”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将“真情实感”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20.
陈佩华 《语文天地》2013,(11):20-21
"文如看山不喜平",好的记叙文往往在情节上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在情感上也是波澜频起,变化多端。对于高中生而言,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情节上的生动,还要在赋予表面上起伏有致的情节以婉转深邃的情感内涵,这就需要在文中贯穿一条情感线索,通过一定的技巧让情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也要把对情感的细致描摹作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