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江市站位全市发展全局,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城镇化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促进了区域间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本文运用城市综合发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模型,分析中国19个城市群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城市群城镇化差异指数持续下降,中部城市群稳定增长,而西部城市群在波动中上升.城镇化发展热点先升高,后降低,且由聚集状态转变为分离.城镇化综合发展整体上呈...  相似文献   

3.
徐振强 《学会》2014,(2):43-45,5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研究,助推中国城镇化的科学发展是深化对十八大报告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生态、宜居、健康和智慧应当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之—.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属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后发地区且受生态环境制约程度较高,存在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差距较大、小城镇半城镇化水平虚高以及异地城镇化现象明显等问题。在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陕西省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地方性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产城融合、统筹城乡、生态优先、传承文化的内涵本质,提出消化“存量”与扩张“增量”并举、构建开放型新型城镇体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及结合移民搬迁推进城乡一体化等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城镇化路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城市群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针对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6个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6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土地浪费严重、户籍制度障碍、社会保障不足、公共服务不均等诸多问题,并从因地制宜进行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新四化协调发展、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和政府调控与管理九个方面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07年~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群及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呼包鄂榆城市群应着力促进经济与人口,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逐渐加快,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而又限制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发展进程,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社会安定问题。资源环境对城镇化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实现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长远保护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资源环境对城镇化问题的影响,并探讨了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以此加快城镇化脚步,进而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同时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决策提供了科学地依据,亦是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支撑,而基层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体系的基础,特别应加强县、区一级环境监测工作,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效率,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区别数量扩张的传统城镇化,中国城镇化已然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形态,探究其持续性发展对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于以往文献对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基于定性方法的研究,采用产城融合水平测度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并从新型城镇化人本导向的角度考察中国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以2016-2017年国家公布的两批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测度2014-2016三年间全国两批及三大城市群的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研究发现:整体上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区域分布差异存在;时间维度上,全国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产城融合类型看,全国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尽管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城融合水平已经步入中度协调时期,从全国看,我国特色小镇产城发展仍处于低度协调发展阶段,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市是"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呼包鄂榆"城市群战略发展规划将对正在进行的鄂尔多斯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阐述在"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背景下鄂尔多斯市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鄂尔多斯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建立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科技创新3个方面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的路径选择,对鄂尔多斯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厘清其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 表明:(1)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保持平稳增长状态,且呈相似空间特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其中深圳处于领跑地位,而惠州、江门、肇庆及河北多数城市相对落后.(2)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但整体表现仍为失调型;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所有城市均摆脱低水平耦合关系,而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仅有北京、天津和秦皇岛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强更强"的发展态势使城市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3)各指标因素对三大城市群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三大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制定差异化科技创新策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与互动政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促进城市群内绿色协同发展、深入绿色生活理念培育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得出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得分,再根据计算出的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得分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协调发展等级连续提升,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成 《科技与管理》2014,16(6):18-22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两大子系统内部差异探寻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失调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交互胁迫模型对2002年~2016年间呼包鄂榆城市群4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2年~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改变波动较为突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二者之间有着交互胁迫的关系,且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城镇化因素的STIRPAT模型,分析城镇化对3种常见工业污染物(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比较其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人均GDP、城市人口数量和城镇化均是影响3种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因素;整体层面上,城镇化率与3种工业污染物均存在明显的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关系,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受城镇化率变化的影响最大;在分样本的3个城市群中,城镇化进程均有利于区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在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城镇化进程会减弱能源强度对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促进作用,而上中游城市的这种间接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关中地区具有构建关中城市群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科研技术、工业基础以及城市布局等优势,但也存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短缺、结构升级困难和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等限制性因素。笔者在对关中城市群发展的可行性和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完善城市等级结构、加强西安经济中心的地位、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村城市化进程几个方面构建关中城市群。  相似文献   

18.
童渊  程丽敏  吴浪 《科技广场》2012,(4):142-144
针对现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群的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群区域公共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群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协调发展的模式,并对我国未来城市群发展的方针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赵璟 《未来与发展》2014,(4):22-28,16
在中国追求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平衡增长要同时实现整体增长与缩小内部增长差距两大目标.然而.区域经济政策对这两个目标实现的促进机制与效果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决策层。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城市群经济平衡增长领域的理论与实证文献.按照作用对象将区域经济政策归纳为城市间要素流动、投入一产出联系、技术扩散和转移支付四个维度,发现各维度区域经济政策对城市群整体增长的促进机制与促进效果比较明确.但是对城市群内部增长差距缩小的促进机制与促进效果均存在争议.争议主要集中于政策间交互作用和城市间功能与分工差异。但从经济学框架上对这种政策复合作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而利用系统仿真方法研究城市群发展的文献为考察区域经济政策簇复合作用效果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14,(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研究,助推中国城镇化的科学发展是深化对十八大报告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生态、宜居、健康和智慧应当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