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概括起来包含两方面,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思想,另一个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思想。他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也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上的创新和社会主义特色论上的创新。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新体现在他在实践中恢复了长期被歪曲和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本来面目;他对社会主义特色论的创新是指他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历史性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基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全面发展和超越,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的重大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成因、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其形成与发展,有着客观的依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科学的内涵。正确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神实质,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的两大目标: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二是实现人类解放,即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列宁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了实践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渊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基础;解放思想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前提;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必须随着变化着的实际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这一体系得以构建的立论基础则是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思想是本质论的体现,教育要实行”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是本质论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立论根据.由此形成关于富民的思想红线,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有机地联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及收入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关于富民的系统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坚持了唯物论,还高扬了辩证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唯物辩证法的杰作。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本质关系辩证法;社会主义本质系统辩证法;社会主义本质过程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新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思想,是一个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过程,这一本质概括把“生产力”放在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对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分析,认为“共同富裕”居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统领和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党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艰苦探索。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快速实现工业化入手,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多种探索,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体制,以物质刺激取代精神激励,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这个基础上,第三代领导集体着重从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入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和稳步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并把它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思想中的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发展生产力、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等方面的内容,是科学发展观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源泉之一。学习、研究周恩来经济建设与发展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现理论突破,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本世纪的拓展和深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科学的认识指导下向前推进,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的突出贡献是科学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探索。从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思想,经过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理论和江泽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一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一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这一发展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重点和两点论相统一、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创新之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