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职业学校应该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企业需求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教学要求,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构建符合企业高素质技能要求的、教学与鉴定相结合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基于1+X证书和需求导向,探讨专业的通用建设模式.具体是从当地产业需求出发,结合《职业大典》和《高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进而选取合适的X证书,确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领域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确立毕业生能力模型.将模型中所需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准确解构到专...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和机器人应用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构建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智能制造高级人才;通过开放式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校园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研究创新与应用创新能力;适应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和学校职业定位,通过项目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的工业机器人师资队伍;突出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调整知识体系,形成多元合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有助于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基于区域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通过岗位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专业课程和典型工作岗位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逆向思维方式,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对从业者能力的不同需求,设置符合需求的对应课程,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形成课程地图,使得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逐级对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标准和两个工业机器人1+X职业证书的颁布,如何合理搭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值得探索。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构建了“一耦合、二融合、三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一耦合”指专业人才定位与行业发展的耦合;“二融合”指专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悉尼协议核心理念与课程标准的融合;“三结合”指以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为内容的做学结合,以创新平台为抓手“两个课堂”的教练结合和以企业顶岗实习为手段的工学结合。通过该模式为高端应用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CBE教育模式的特征、内容及管理方式,依据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岗位职责,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设计,分析了学生在基础实训模块、专业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中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微课,开拓校外实践基地方式解决实训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借鉴CBE理念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此教育模式也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ABB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创建。该中心拥有ABB机器人集成实训平台共8套,数量及规模目前位居西南地区第一。中心面向全国的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主要开展教学、实训、认证、应用创新、社会服务。ABB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商,目前在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ABB工业机器人是行业标杆,以高精度、高稳定性著称。随着中国制造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9.
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新兴产业链,促进了本体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现场应用三大类企业的快速发展。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职责和培养要求,清晰了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产业链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依据岗位需求序化课程探索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构建了专业企业相互依托,整合产学研资源,共建“工业机器人产学研共同体”;专业企业合作育人,整合教学资源,共建“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专业企业共同研发,整合实训资源,共建“工业机器人工程中心”;专业企业共建标准,整合培训资源,共建“技能人才企业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职制造类专业群的一门共享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对培养智能制造类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必要性。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课程精准定位、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等四个维度就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双高"建设背景下推进专业群共享课程,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与创新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70-273
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专业独特性、社会需求性,从工业机器人的配置、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师队伍配置等方面,提出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建设方案,使其能够支撑工业机器人课程的第一、第二课堂教学,并具备工业机器人的行业考核功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和实验室文化建设,提出实验室校、企共同管理方式,以期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实践”是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为了确保该课程能够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以岗位需求为引导,以世界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为标杆,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准则,将科研项目与教学有机结合,针对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岗、赛、证、研”的融合改革,为国家培养技能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学情、创新思维等的调研,论述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韦明 《广西教育》2022,(23):11-13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论述基于中职学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角,构建县域中职师资提升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对策,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评价模式等,旨在培养技能过硬、职业素养高、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1月6日-10日,IAS工业自动化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迎来新一届展会,预计本届展会将超过500家展商,3.5万㎡的展出面积,10万名专业观众的超大规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2012工业机器人展将首次强势亮相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工业机器人厂商和有采购需求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专业、权威、高端的服务平台。本届IAS的展馆位置为W1-W3馆,其中W2馆是以展中展形式集中展出工业机器人产品。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技能大赛的背景下,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该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专业建设方向、合理化课程设计、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完善职业体系方面的新举措,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是基于机器人实训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大连枫叶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实训现状,对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机器人的实训课程,打造一个"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将教学和评价过程分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四个阶段,让实训课程和工程应用技术相结合,通过CDIO教学,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工程应用技术的关键要素,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工业机器人实训的教学方法,取得非常好的实训效果,不但屡次在国家、省市机器人应用技术大赛上获奖,还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深受企业好评.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分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363"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论述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与成效.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44-46
抓住中澳项目建设的大好时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领域大胆探索,转变观念,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确定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目标,探索校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