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气装置选择的原则是根据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密度以及气体的毒性等一方法有二种:排气法和排液法。排气法常用向上、向下排空气法,排液法最常见的是排水法。而实际上,根据需要,可将“气”、“液”进行替换.选择其它气体或液体进行收集。  相似文献   

2.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101kPa时,某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的体积。例如,经实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约40体积的二氧化硫。1问题的提出溶解度是二氧化硫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如何用简易的方法测量出该气体的溶解度呢?这里,笔者利用一次性医用塑料注射器、  相似文献   

3.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  相似文献   

4.
排水集气法的改进及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水集气法是实验室收集气体的一种常规方法 ,它相对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有纯度高、收集充分、不用验满、浪费少、污染小等优点。但是 ,该法也存在可收集的气体有限 (不能收集可溶于水的气体 ) ,操作不便等缺点。笔者对其做如下改进 ,并加以推广 ,使其能收集大多数气体。一、原理由物理学知识可知 ,若向一充满某液体的洗气瓶中逆向通入 (短进长出 )不溶于该液体的气体 ,则可将其中的液体排出 ,并使容器内充满该气体 ,依据这一原理便可直接利用集气瓶通过排某些液体来收集气体。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附图 实验装置三、操作方法1 .收集前 …  相似文献   

5.
1 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相似文献   

6.
一、比较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例 (上海)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知101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M,20℃=0.023L/L H2O,SN,40℃=0.023L/L H2O.在101kPa、30℃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相似文献   

7.
由于H_2S气体有难闻的气味,且有剧毒,能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影响呼吸系统。散入空气中能使人致头痛、昏迷,重则导致死亡。故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而H_2S又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解溶解2.6体积的H_2S气体,用排水法收集,难免因部分气体溶解而延长集气时间,造成较多的污染机会。 我采用了2—3%的硫酸代酸钠热溶液收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课本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一段中写道,“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集气瓶里。”高中化学课本在乙炔的章节中写道,“乙炔微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查戴安邦教授的无机化学教程,江苏省四所师范学院的无机化学教材等有关书籍,气体分压为一大气压时,一体积水中所能溶解的气体体积数(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态下),乙炔和二氧化碳有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 ,实验无明显现象发生 ,直观性差 ,如何将这个无形的事实来进行有形的体现呢 ?结合近年来综合复习指导中有用洗气瓶集气的题型。本人将排气法收集气体进行了归纳和抽象。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用ρ小 (ρ密度 )气体排去ρ大 气体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是用ρ大 气体排去 ρ小 气体。排气法收集气体的关键是气体的 ρ大小和排气时通入气体的方式。将不同 ρ的气体的排集进行抽象扩展或凡是具有流动性的物质 (主要指液体和气体 )混合时无明显变化 (主要指发生化学反应和互溶 )时 ,在被排被集时道理基本相同。用水代…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中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空气法又包括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究竟选择哪一种收集方法由气体的性质即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来决定。凡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来收集,如收集O2、H2。收集装置如图1。凡是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的气体,如O2、CO2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2。凡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中的某些成分的反应的气体,如H2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3。oZri厂排空气集气法图3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气体的密…  相似文献   

11.
〔原理〕 挤压塑料瓶,让少量水进入放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园底烧瓶中,由于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溶解度很大,这少量的水将促使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溶解,使园底烧瓶中气体压力减小,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喷泉。  相似文献   

12.
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吗琼山海南师院化学系(571158)李雄记我们都知道,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例外,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钙就是两个同典型例子.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则刚好与团体的相反,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相似文献   

13.
一、气体溶水的原理气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与固态物质相似,气体进入溶液后达到溶解平衡时,溶解程度最大.其溶解度常用1L水所能溶解的标准体积(L)来表示,但和固体不同,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水是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如NH3、HX、SO2等气体易溶于水,而H2、O2、N2、He、CH4、C2H4、C2H2等非极性分子则难溶于水.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除单纯的物理溶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测定了4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醇、乙醇、正丙醇和乙酸甲酯蒸气在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中的溶解行为。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组分在[Bmim][PF_6]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并受到组分与离子液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正丙醇溶解度乙醇溶解度甲醇溶解度乙酸甲酯溶解度。重点考察了298.15~328.15K间不同压力对乙醇溶解性能的影响,其溶解度随压力升高、温度下降而增大,符合物理吸收特征。据此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其亨利系数、溶解熵和焓等热力学数据,与实验数据一致。研究表明了QCM测定气体溶解度的可行性,该设备具有原料用量少、精度高等优点,为离子液体处理VOCs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课本(必修)(1996年秋)第一册第226页“实验八硝酸的性质”中要求制取并收集一氧化氮.在学生实验中,必须将烧瓶中空气和氛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排尽后方可收集一氧化氮,排出的氮的氧化物污染实验室空气,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改进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如下.操作方法是照图将一个气密性好并排尽空气的塑料包装袋扎在导气管上,用止水夹关闭通往收集装置的导管,发生装置中的氮氧化物和空气的混合物排人塑料袋中,待排尽后关闭通往塑料袋的止水央同时打开通往收集装置的止水夹开始收集NO气体…  相似文献   

16.
秦春庭 《成才之路》2011,(30):95-I0024
一、实验原理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这些色素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中,可采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扩散得慢,这样就可以用纸层析法将不同色素分离开来。 二、实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初三课本P.196指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有的教师在讲课时再三强调一定要是可溶性盐溶液,并举Fe AgCl不能反应是因为AgCl不溶于水来说明。我认为这个例子不恰当。大家知道,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是不同的,物质只有溶解难易之分,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AgCl的溶解度小于0.01克,是难溶物质,如是反应产物则用↓表示。Fe到底能不能与AgCl溶液反应呢?我做了以下实验:取白色AgCl沉淀  相似文献   

18.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水里的体积数。”它是我们定量比较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依据。但笔者认为:中学化学课本中,对个别气体的溶解性的描述是值得商榷的。 一、甲烷比氧气和氢气还难溶于水吗?  相似文献   

19.
单质溴在常温下是棕红色的液体,又称液溴。液溴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常温下100g水能溶解3.58g溴。溴的水溶液称为溴水。  相似文献   

20.
气体溶解引起倒吸原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提出教材中多余HCl的吸收采用在水面倒扣漏斗 ,原因解释为HCl在水中溶解度大 ;多余Cl2 的吸收是将导管直接插入NaOH溶液中。那么Cl2 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怎样呢 ?如果NaOH较浓的话 ,可计算得吸收Cl2 的量也是很大的 (否则就不宜用作Cl2 的吸收剂 )。那么引起气体吸收装置倒吸的原因除了气体的溶解度大外 ,还有什么原因呢 ?2 假设化学反应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反应程度 ,二是反应速度。Cl2 在浓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和HCl在水中溶解度相差不大。因而估计溶解速度是引起倒吸的主要原因。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