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征,指出中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明生 《科协论坛》2006,21(5):12-14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这是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推进全国科学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动员令。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重申了中国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再次强调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使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决策、R&D投资、R&D组织和成果应用中的支柱.本文旨在论述中国从2006年启动的建设国家创新型企业的内涵,评估国家创新型企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第一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天士力集团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简要讨论建设创新型企业过程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及其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管理》2007,27(6):1-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10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从而拉开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序幕。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我国科技发展战略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由“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演进历程和特征,总结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实施基本演进路径与模式,对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科技发展战略实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庄严宣告“: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我们城市、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的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工作的具体落实,就是要建设一大批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地区。接下来的重要问题就是具体怎么做,怎么落实。我认为,当前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增强创新意识我们的管理干部坚持和贯彻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质上就是要坚持创新;要坚持党“与时俱进”的路线方针,实质上也是要…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2006年1月4日,深圳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推出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2006年4月21日,在全市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大会上,有关部门先期整体推出了20项配套政策。随着这20项配套政策的出台,“1+n”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体系的框架显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正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是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光荣使命。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中科院理应努力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高端科技智库建设,不仅是国家进行宏观决策的有力科技支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能否建成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科技强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部署,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一干多支"创新发展,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撑。近日,科技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全面启动省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指引》提出四川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有若干城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根据发展目标,对四川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部署,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必须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繁荣基础研究,为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民航"十一五"科教振兴行动计划》以及建设民航强国的需求,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民航的需要,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势,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资源投入到以我国  相似文献   

13.
让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到2020年,实现迈向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这一宏伟目标。对于我国科技事业来说,这又是一场新的攻坚战。《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会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  相似文献   

14.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而2006年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则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描绘了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技术转移的生力军,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介绍了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状况,阐述了大学技术转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系统研究了大学转移的模式,提出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技局四举措推进隆昌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一是完善机制措施,优化创新环境。指导隆昌市制定《隆昌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方案(2018-2020)》《隆昌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要点》,成立了科技创新促进委员会,负责组织推动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落实编制组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创建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刊》刊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探讨,这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2016年5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个宏伟目标是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也是前贤先烈的血染宏图。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永垂青史的百年伟业,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历史性贡献,让久远的后代分享和铭记这个伟大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张明生 《学会》2006,(11):29-31
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当今世界近20个创新型国家的综合分析,这些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或超过70%;二是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  相似文献   

20.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