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文化资源是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在《老房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地方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老房子寻美之旅,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老房子的历史文化、造型结构和审美价值,进而在老房子主题美术创作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在千年古镇这样的历史语境下,剥离“历史建筑”与“老房子”的概念,寻访传统的古镇格局,用现代手法表达出传统建筑的神韵及表情,充分重视文化空间的人文信息和重修街区的技术内涵,注重情与境的高度统一,情———文化空间,境———物质空间;最终实现历史文化建筑的再现,实现古镇风貌的再现,是本文思考的重点。在对历史场所可能性的挖掘以及对个体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是此项目最耐人寻味之所在,它使得那些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的日常性的诗意层面得以苏醒。  相似文献   

3.
古街是地方传统文化、历史、日常生活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滁州遵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既要固守文化传统,也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生发新的历史价值。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遵阳街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在新的历史机遇来临时,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需要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平衡,需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要素的现代性转换助力城市的发展,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诏大理历史是云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理化的发端,本首次阐发了建设南诏博物馆的构想,对南诏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作了充分论证。在研究探讨南诏历史化、 彝族历史化、博物馆历史化的前提下,阐述了建立南诏博物馆的历史必然性,博物馆的特色,具体措施及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全 《华章》2013,(28)
夏朝的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从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到春秋、战国的封建国家以及现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形成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发展历史,这是从民族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发展态势,也是比较普遍的历史分析方式,本文将拟从历史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尤其是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历史典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历史文化问题并就相关的典故和习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文化自信的源起乃至最终确立具有历史正当性。从历史正当性视野研究文化自信,需要把文化自信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承继性和历史实践性有机统一起来。文化自信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在此基础上,文化自信是通过历史承继和历史实践得以坚定和彰显的。文化自信承继于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实践于百余年中国道路的历史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的本质从某个方面说,它是“现代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旅游与历史之所以被扯到一起,其中介就是文化。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一,两种文化概念涵盖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历史文化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甚至可以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但它并不全包含现代旅游文化。其二,追求的目的与社会功能不同。研究历史文化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找出普遍性的意义,它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旅游文化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发掘其表现形式及其个性意义,更着重从主观审美角度来扩展它的价值,张扬其能激起旅游动机的价值。从社会功能来看,历史文化主要是教育的功能;旅游文化主要是审美的功能,而且是全人类的。其三,物化表现形式不同。作为历史文化来说,它是过去历史的物化和程式化的表现,它具有不可改变性和不可创造性。旅游文化则具有可塑造性,它完全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其亮点就在它的特色和它的文化底蕴。区别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就能主动地挖掘旅游人文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利用历史文化,并从理论上指导旅游人文资源的建设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拓展与开发,就能使我们的旅游研究、教学、实践不再停留于表面层次。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课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历史课缺乏生动性,让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但是事实上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因此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课也应该是生动的,历史老师应让已逝的历史"活"起来,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历史的激情被激发。  相似文献   

10.
姚秋玲 《考试周刊》2013,(31):119-120
<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叱咤风云的历代英豪、扑朔迷离的历史案例、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的,历史包涵着丰富的内容与人类的智慧,历史是生动的。但是,初中历史课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使我们震惊。调查显示:在初中生对最不愿意上的科目选择比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创作中,文化被认为是历史前行的动力,这对于以往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大进步,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文化人格及行为方式推到了历史的前沿。而若将文化作为唯一维度,忽略政治经济等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将现在的一切都推诿给古老历史文化,就有了推卸责任的嫌疑,这是历史散文中需要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学和公众史学都关注"历史文化"。"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共同构成历史教育学的学科基础。而致力于向非专业人士传播历史、但不包括学校课堂历史教学的公众史学,"历史文化"同样是其重要研究内容。公众史学给历史教育学带来挑战。历史教育学可以从公众史学中吸取灵感,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主要是指历史上形成的水西土司、乌撒土司、扯勒土司,其形成、发展、终结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除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彝族迁入贵州的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代中央王朝,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为维护封建专治统治而建立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历史上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共经历了历史铺垫、形成、发展、终结四个阶段,对其进行研究,旨在以史为镜、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毕节,达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沈文金 《考试周刊》2011,(36):166-167
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场面,吒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都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虽然是昔日往事,但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所以,不乏形象、生动的画面。我就历史课的生动性作探索,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陇右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地域文化概念,其历史上的地理学所指相当模糊。历史上陇右文化圈所涵括的地域范围的文化,应将西域文化圈以东、三秦文化圈以西的文化板块圈命名为“陇山文化”更符合历史实际,而陇右文化指以天水为中心的陇西地区的文化。以六盘山为中心,陇东文化圈、西海固文化圈、陇右文化圈及河西文化圈共同构成陇山文化。伏羲部落在西海固兴起,西海固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西海固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课程,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文大都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在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掌握一些科学的历史认知,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课文呈现的历史因素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文献、历史掌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历史认知,实现语文课程“学史明理”的系统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养成与提高的途径:一是更新教学理念,正确引导发展;二是加强自主学习,提高文化素养;三是拓展课堂教学,强化知识联系;四是创新课堂模式,培养实际能力;五是研究高考改革,强化解题指导。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时期,政权骤兴骤亡,但朝代迅速更迭历史表象背后,却涌动着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视,是这一趋势的突出反映。  相似文献   

20.
刘月琴 《宁夏教育》2011,(12):51-51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怎样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渗透到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历史带给学生深刻的思考,是广大历史教师的职责。历史的生动性从何而来?首先是因为人,人是历史的主体。人们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心理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