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晴雯的悲剧是一个命运悲剧。在黑暗的中世纪,封建势力残酷无情,凶狠手辣,是晴雯悲剧的客观因素。王夫人主攻怡红院,但她不知道与宝玉发生特殊关系的并不是晴雯,而恰恰是素来蒙骗她却又受器重的袭人。袭人早有成为宝玉侍妾的念头。第6回,宝玉受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后,袭人便与宝玉偷试一番。此后,袭人更是想方设法拢住宝玉,关注同房丫鬃们的行踪。第52回,袭人回家探亲,晴雯冒病为宝玉修补被烧坏的雀金裘,袭人疑神疑鬼,到第62回还提及此事。其实,晴雯补裘纯粹是急人所急,并且,这活非她莫属,可袭人却无缘无故地吃起醋来。袭…  相似文献   

2.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有生气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她是宝玉的丫环,是大观园中的奴隶。她一直反对奴性,向封建统治者喷出反抗的怒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丝毫的屈服。而就在她的反抗中,却与被视为统治者接班人的宝玉相知相交、平等相待,在纯洁无私的交住中达到了心灵的契合,真情的交融。晴雯对宝玉的那种炽热情感,直到生命行将结束之时,才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而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也表达了对晴雯极尽的怀念。晴雯与宝玉间那种看似平常却特别、看似平淡却深刻的纯真感情,成为曹雪芹笔下最美丽的诗篇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和”之美,是一种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哲学范畴,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标准。《红楼梦》中,麝月是一个极易被忽视但却有着重要作用的角色。在人物形象上,麝月兼袭人、晴雯之美;在小说结构上,麝月的“兼美”又与秦可卿的“兼美”相呼应,暗示小说结局的悲剧性。通过运用儒家“中和”思想对麝月的行为处事、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更好把握麝月的人物形象和她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谁偷了玉坠?     
话说宝玉近日从蒋玉菡处得了一个镂空的精致玉坠,甚是喜欢。这天史湘云来怡红院玩耍,宝玉便要取玉坠与湘云看,可是宝玉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个玉坠……宝玉命袭人、晴雯等丫头们仔仔细细地将房内查找了一遍,可还是不见玉坠的踪影。湘云笑宝玉骗她,宝玉急了,又命丫头们找了一遍,可仍旧没有找到那个玉坠。晴雯细想了一回,她记得宝玉把玉坠放在梳妆台上的,可此时梳妆台上的确没有玉坠。宝玉便问今日可曾有嬷嬷进房来,秋纹道宝玉的乳母来过。宝玉平日里最讨厌他这个乳母。他这个乳母仗着自己奶过宝玉便眼往天上瞧,根本不顾宝玉房里的丫头们的感受,来…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地一百四十多个个性鲜明,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旨在从晴雯与她身边的宝玉、黛玉、袭人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原著所描写的具体事件中来探讨晴雯性格中的矛盾性与反奴性。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是荣府嫡出,又是衔玉而生,贾母、王夫人爱如珍宝,饮食起居方面都特殊照顾。即如房里的使唤丫头,贾母不放心,将自己的丫头珍珠(后改名袭人)、晴雯等派给了宝玉。其余还有媚人、麝月、檀云、绮霰、秋纹、碧痕等大丫头和茜雪、小红、四儿、佳蕙、坠儿、芳官等小丫头。  相似文献   

7.
晴雯,宝玉的丫鬟,是《红楼梦》中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她的性格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率真,这就使得她在生活细节中会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最为本真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说晴雯     
《红楼梦》里众多的女子中,晴雯大约是最叛逆的一个。鸳鸯女可以誓绝鸳鸯侣,说出“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的话来,贾母是她的靠山,离了贾母她一日也不成。林黛玉可以不要别人捡剩了的宫花,她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的遗孤,是贾母当嫡亲孙女养的小姐。探春可以给抄捡大观园的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那因为她是三小姐。可是晴雯呢?论出身,她是赖嬷嬷孝敬给贾母的丫头,可以说是人下人,奴才的奴才,大观园里,没有谁比这更低了的吧。可她照样不齿于袭人与宝玉的暧昧关系,嘲笑…  相似文献   

9.
林小红是《红楼梦》的第一号小丫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第八首专写了小红。在最早的《红楼梦》里(《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一步),小红与玉狸(晴雯)、猖儿(袭人)鼎足而立。在庚辰本里,一等管家之女林小红不当小姐当小丫鬟。林之孝夫妇的低调令人赞叹。庚辰本第二十六回写的佳蕙所言。令人感到奇怪。林小红的家庭背景的变迁涉及到复杂的成书过程。仅仅从林小红与晴雯这一对丫鬟的关系来看:《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二步是——怡红院里增加了很多丫鬟,其中有麝月,“笑教开镜与梳头”情节中的小红,换成了麝月。《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三步是——小红的“老子娘”是三等仆人、仆妇,晴雯的“老子娘”是一等管家。《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四步是——小红开始姓林,其父名林之孝,其母林之孝家的在第五十七回看望宝玉,因姓林而被贾母“赶出”怡红院。小红的“老子娘”变成了一等管家。睛雯变成了孤儿。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里写了大大小小不下上百个丫鬟,其中有数十个是"人物"级的,像服侍贾宝玉的袭人、晴雯、麝月、碧痕、秋纹、檀云、茜雪、蕙香、春燕、五儿;服侍林黛玉的紫鹃、雪雁;服侍薛宝钗的莺  相似文献   

11.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罪恶。  相似文献   

12.
歌剧《白毛女》看过已多年了,杨白劳除夕夜为喜儿扎红头绳的细节,却长时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要一提到喜儿,我们就会想到那条红头绳,这就是细节描写特有的艺术魅力。细节描写往往决定作品的高度和深度。《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写晴雯病重,宝玉去探视她。作者通过摘掉银镯、咬下指甲、互换小袄等一系列细微精妙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晴雯纯洁炽热的情怀,对宝玉深沉执著的爱,以及她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而它的伟大是由无数典型的细节来体现的。细节描写是写活人物的主要手段。契诃夫的小说《醋…  相似文献   

13.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汪江峰 《考试周刊》2007,(32):30-31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写宝玉挨打之后,差了晴雯给林黛玉送去两块旧帕子,晴雯走后,"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  相似文献   

15.
初读《红楼梦》的人往往认为《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祭奠晴雯写的,这有点张冠李戴的味道。晴雯的身世与被祭奠的人不符,祭文中祭奠人与被祭奠人的关系也与宝玉晴雯的关系不符。事实上《芙蓉女儿诔》是曹寅诔念姬妾的诔文。  相似文献   

16.
决定阅读《红楼梦》,是因为那些妙不可言的诗篇词藻、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纯洁善良的心灵与感动世界的美丽深深地吸引着我。“眼泪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说到大观园中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应首推黛玉。宝玉说她是个“神仙似的妹妹”,虽然传神,不过我以为“超凡脱俗”也许更为贴切。她冰雪聪明,好似通了灵性,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只因宝玉的丫头晴雯懒得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吟》;她感情执著,为了爱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晴雯不慎跌断了宝玉的扇子.遭宝玉指责后甚是气愤。这时,袭人便过来劝说。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晴雯只算得上是一位小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小人物,作者却赋予了她特殊的使命:映衬黛玉,象征大观园中众丫鬟主子的悲惨结局,推进宝玉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9.
晴雯与袭人是宝玉身边的两个头面丫头,是一组对比着的悲剧人物。晴雯是“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的自尊傲世,洁身自好的奴隶,她是反抗者的代表,她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歧视,主张人与人平等。所以她的性格和行为当然不被贾府的主子们容许,她最后被逐乃至于“寿夭”就是必然的了。两个对比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说明作为奴隶,反抗是悲剧,顺从也是悲剧,要想获得平等的生活,要想摆脱不公正的命运,在那个社会里,只靠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所谓“千古艰难惟一死”即是此理。  相似文献   

20.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她的言行为当时的封建社会大环境所不容,"以卵击石"的反抗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扼杀!晴雯死得冤屈,但也死得有价值,她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文章主要从法国符号矩形方阵关系图来分析晴雯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及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