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种族的文化样式,不同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之处在于,它只能采取一种“零星社会工程”(波普尔语)的方式,渐进地推进与变革。就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言,我们认为宜采用“借鉴”而不是“移植”,“继承”而不是“放逐”,“差异”而不是“一统”的具体方略.辩证地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矛盾或冲突,走比较稳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严复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严复"背叛"或"误读"了自由主义.它失败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清王朝的延续与华夏民族的存亡这两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的不同,是中国长期缺乏政治自由之传统.不过,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保守主义或革命主义的全盘胜利;也不表示它们有着天然的冲突.因为,这不是成败与否的问题,而是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多少合理资源与价值,不要无限地夸大它们之间冲突,而是要理性调整三者的关系,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社会失范理论认为学生会发生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而不是学生自己,因此而成为极其具有重要作用的剖析越轨行为原因的社会学理论.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社会正是默顿所说的"失范"状态的社会.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失范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矫正或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告的发展,广告所承担的使命和价值不仅仅是商业信息的传输或市场营销的工具,更是"社会场域"当中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冲突或博弈的载体.广告研究也就并不是传统广告研究当中的"营销劝服"或"媒介传播"的独占对象,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而当广告作为社会化机制融入社会生活当中的时候,它所能展现的可能性使得广告的研究版图必须向更大的社会学板块"漂移",广告研究也就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学转型".  相似文献   

5.
方法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成败攸关的最基本问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既要大胆,也要慎重;既要创新,也要继承;既要直面冲突,更要追求和谐。为此,宜采用"借鉴"而不是"移植"、"传承"而不是"颠覆"、"多元"而不是"一统"的基本方略,走比较稳妥的变革与发展道路。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一、冲突及其价值 一致与冲突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最基本的两种存在状态,“一致”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冲突”则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抵触、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然而“冲突”并不总是代表关系的病态或带来破坏性的效果,当代社会学理论赋予了“冲突”以全新的意义,全面而客观地阐述与肯定了冲突在社会或组织变迁中的正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探索旅游社会冲突的成因机制,是实现冲突治理、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四川省L县H景区社会冲突主体双方访谈材料的编码分析,可以发现:旅游社会冲突是经济利益、制度、权力、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经济利益是引致社会冲突的直接诱因,权力及制度是旅游冲突产生的深层成因,能力是社会冲突产生的中介条件;同时发现:客观意义上的利益分配不均是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而弱势利益群体主观意义上的相对剥夺感的形成是旅游冲突产生的充分条件,并且作为"魅力型领袖"的旅游精英及参照群体的选择对于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这些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为冲突解释从"单维分析"走向"多维分析"提供了框架与参照,也为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大体说来,《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探索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初步建构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基本确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特别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对社会冲突理论进行了深刻地论证,从而使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种族的文化样式,不同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之处在于,它只能采取一种"零星社会工程"(波普尔语)的方式,渐进地推进与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现象并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集合了观念、利益及价值冲突于一体的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学冲突理论对"择校热"现象成因进行分析和深度追问,可以清晰地认识政府、学校、择校群体之间存在的观念、利益、价值冲突,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均衡利益、明确价值来缓解和降低"择校热"过程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