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吕磊 《文教资料》2006,(5):19-20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受到现代文化和高科技的冲击,形成了深层的危机,但从书法的本质特点及其悠久传统来看,传统书法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发扬光大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艺术中,传统书法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是最有特色的,传统书法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显得弥足珍贵,有着审美价值和广阔的前景.中国书法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从这个前提之下不断的发展传承.因此,必须从学习借鉴另外国家优秀成分的过程中在书法艺术展示形式方面开展系统的分析,让中国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艺术领域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段志远 《教师》2014,(11):18-19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凝聚了几千年书法艺术精华,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已成为人类的财富。在实施书法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美学、书品人格、兴趣和人文等进行德育,使书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书法的德育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书法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古韵。掌握书法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由于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现状出发,对如何将书法艺术教学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探讨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6.
李德广 《成才之路》2013,(17):23-23
书法艺术的地位和成就一次又一次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定基因符号。书法艺术之所以被评价为最高艺术,主要是书法的笔法和章法起决定性作用。电脑使用的全民普及,人们不再经常拿起笔去写字,书法好像穷途末路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书法更应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书法实用的趋势正在减弱,因此书法教学的方向应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这是因为:书法所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和造型基础,是书法的生命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本文仅从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根性智慧,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在时代和文明的发展和变迁下,中国书法艺术创作难度也明显增加,书法艺术创作类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书法艺术创作类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传统书法教育经验并从中吸取营养。文章主要采用了归纳总结法,结合传统书法教育的基本特性以及中国艺术类院校书法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类人才教育与培养期间,学术深度明显不够、艺术灵感明显缺失,因此提出应当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灵活运用实践教育方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青少年应该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态度要端正;从临摹字帖入手学〉习;重视楷书的学习;重视笔法的练习。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中、小学开展书法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人才培养,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给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应该走在学校书法教育的最前面。本文就高师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当前高师书法艺术教育的学生书法基础、书法专业师资队伍以及高师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展好高师院校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夯实学生书法基础,提高师资队伍书法基本素养和加强书法艺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等三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