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的重要命题。马克思写道:“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对于马克思的这一命题的内涵的阐释,归纳起来,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理论思维与“实践--精神”的意识形态,而艺术的、宗教的掌握世界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面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中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20,(1):19-2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最为集中的概括。马克思在其中提出了其哲学最为基本的概念,即实践。对象性结构是实践中最为本质的层面,只有深入到这个层面才能把握到马克思的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特别是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之上,马克思阐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了旧的哲学以"理解物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哲学"改造世界"的观点,而这一改造不仅仅是改造世界的行动,更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2):I0005-I0005
根据思维活动所对应和指向的不同实践领域与具体对象,可以把社会思维分为科学思维、哲学思维、道德思维、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等若干具体的思维类型。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也就是人类思维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曾把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即理论的掌握方式、艺术的掌握方式、宗教的掌握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活动中所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的思维着的头脑从哲学上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指从道德上掌握世界。弄清道德是“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指导我们的道德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践是全部人类活动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知灼见。但是在实践基础上,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是各有其特点的。例如,科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人脑的抽象思维来掌握世界。它通过真理和谬误的矛盾运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客观对象的知识,它的中心问题是向人们揭示“真理”,解决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同客观对象“像不像”的问题。从艺术上掌握世界,则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和认识世界,它是在美和丑的对立面的运动中进行的,它的中心问题是塑造典型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友谊》第四节是一个过渡节。以它作为突破点有利于教学。 一、以这一节为突破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过渡节的作用,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马克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的?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 2.在共产主义事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 二、以这一节为突破点,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掌握课文结构。第一条线是“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  相似文献   

7.
直观: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一个未被注意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把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内涵理解为对世界的形象反映。这实际上是用马克思关于现实主义和典型的理论代替了马克思关于艺术一般本质的宏观考察。本认为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内涵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这就是艺术是以整体直观的方式来直观世界与人的本质的。这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证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问题。这个角度,即“为什么是艺术”而不是“艺术是什么”。这是对艺术的考察从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是着重从主体艺术实践的过程来考察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当代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哲学生命力究竟在哪里 ?“哲学境界”观提供了一条进路。在新时代反思马克思哲学观 ,会发现其中心视野只能是“怎样改变世界”,这是人道主义的现代形态 ,具有当代人文内涵 ,是走向未来的应然境界。新世纪将是马克思哲学的“境界展示”  相似文献   

10.
"解释世界"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功能,马克思哲学也不例外。我国哲学理论界之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视为"改变世界",根源在于对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的错误解读。我们不应该对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作过分的、夸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应该追溯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哲学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形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实质的同时剥离出辩证法的客观性,从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中揭示出实践辩证法的真蕴,而实践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概念,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十三年之后,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又使用过异化概念。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经使用异化概念应当怎样认识?这是当前我国理论界争论异化问题必须弄清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美与人类创造性劳动的关系,其实不难理解。困难主要在于私有制下的劳动同美的关系到底如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说明,私有制下劳动“异化”了,劳动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不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是否科学?异化劳动同美的创造的关系究竟怎样?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加以探究的。“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术语,德文为Entfremdung,指的是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黑格尔用“异化”来表示他的绝对精神发展的各个阶段,最后又复归为绝对精神。因此,在黑格尔的哲学里,异化、外  相似文献   

15.
<正> 《终结》是恩格斯晚年写作的重要著作,著名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就是在这部著作中提出和阐发的。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在该著作中提出这一理论呢?或者说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终结》一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长期以来理论界忽略了这一问题的研究。 关于写作《终结》的主要目的,恩格斯本人曾作过说明:为了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实际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的心愿。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期就开始了这一工作。他们在一八四五年就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德国哲学的形式首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由于多  相似文献   

16.
<正>艺术是马克思把握世界四种方式(理论、艺术、宗教、实践精神)之一,在马克思恩格斯诸多著作中有关美学艺术观的显结构不成体系,但隐结构又有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在《选集》中的众多信件和片段论述中不乏真知灼见。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艺术观因特殊的哲学基础和当下的历史使命,其艺术观显现为固着与超越的悖论,艺术在社会现实中呈现固着状态,"艺术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状态,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经济基础制约艺术(意识形态)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  相似文献   

17.
对自由问题的探讨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但学界对此问题的阐述往往分成关联甚少的两块:青年马克思和成熟后的马克思,马克思自由观的来龙去脉则鲜有涉及,这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的命运可知。《批判》是马克思自由观形成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但这一著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曹典顺博士的《自由的尘世根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可算对此缺憾的一个补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是综合的思想体系,其探索的真正主题和由此形成的哲学特点,就是一个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晶,集中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特点、特色和特质.这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为印证.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有在马克思哲学这一更深层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而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也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资本论》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界定。基于《手稿》的视域对文学的创作动机进行研究会发现,文学创作动机发生于对"不平衡"的适应;文学创作动机以掌握外在世界为目的;文学创作动机以驱除精神"异化"为旨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理论的重新解读,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奥古斯丁的上帝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哲学视角: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上帝,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奥古斯丁提出的上帝作为人类精神异化的产物,作为一种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它不是单纯的人类大脑的灵感冲动,它具有深刻的根源,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为我们重新理解上帝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解答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