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各参战国的行为大相径庭,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它们对待战争的态度。章主要通过对战争爆发前几个主要参战国的考察,揭示朝鲜战争爆发的背蒂及发展为国际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朝鲜战争敌对双方的常规均势及国际形势出发,分析了朝鲜战争前后势维持原状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朝鲜战争几个重要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虽然不能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但却是冷战期间发生的第一场热战,也是东西方之间最严重的冲突之一。本文就朝鲜战争的起因,中美参战的原因,美国没有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并把战争升级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的缘由,朝鲜战争的后果与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前(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前),存在美中苏三国,而远远没有存在美中苏大三角。中国仅仅是苏联的附庸。甚至,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外交上还没有承认中国。整个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就是美苏对抗,所以,美苏之间的敌对态势应该是支配整个这一时段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中国外交战略决策所依据的国际背景。而朝鲜战争是冷战的遗产在朝鲜问题上的反映,它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中国被迫参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澳大利亚对外政策追求的目标、战争理念、决策思路、传统外交以及国内外决策背景与推动因素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分析,对导致澳大利亚卷入朝鲜战争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的朝鲜战争,最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而告终。朝鲜战争使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朝鲜战争也带来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西方加大对中国的遏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恶化,台湾问题解决受阻,日本经济被激活,加大了中国发展的难度。反思这些不利影响,可以更好地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     
图1从左至右分别是三个人物,代表三个国家,即美国、朝鲜、中国。漫画鲜明表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美国侵略朝鲜,朝鲜人民奋起抵抗;美国把战争烧到中国边境,中国人民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8.
从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朝鲜战争敌对双方的常规均势及国际形势出发,分析了朝鲜战争前后局势维持原状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作为中立国的苏联与这场战争的爆发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其谋求远东战略利益与美国争夺的结果。苏联的拒不出兵政策,是从民族利己主义角度出发的,是自私和现实的,它对整个远东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李卓  原野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120-123
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所做出的三个主要决策的案例分析——决定出兵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决定派大规模部队越过38线扩大战争、决定进行停战谈判,总结出朝鲜战争中美国决策的五个特点——逻辑起点为冷战中的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受战局变化直接影响、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决策层在决策时不优先考虑对策的合法性、受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对一个弱小国家发动的战争,是苏联实现其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美苏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削弱了国力,没有获得好处,反而使美国从中得利。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这个国家仍陷在内战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高中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学习目的与态度等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自编问卷中各题目选项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发现,与其他三国相比,中国高中班级规模较大,座位安排以"秧田式"为主,走班制尚不常用,教学方式方法有"应试"倾向,学生学习压力最大;中国高中生课堂表现良好,学习行为积极,用于家庭作业和课外学习的时间也最长,但使用新媒体学习少于美国高中生;"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和"对将来的工作有用"是四国高中生共同的学习目的,但中国高中生更加重视通过学习来适应和融入社会,对个体独特性的追求较弱;中国高中生不想提高成绩的比例在四国中最少。  相似文献   

13.
美、日、韩终身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他国在法律保证、制度保障、社会参与、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即有经验,对于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韩国参与越战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64年以后,应美国的要求,韩国5次向越南派兵。1966年至1973年间,在越南的韩军一直维持在近五万人的水平上。为此,美国以工资、津贴以及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形式向韩国支付了大笔"佣金"。这些额外的外汇收入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奇迹"的动力之一,而赴越韩军也因此成为美国变相的雇佣军。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文章在考察、总结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农业和农村教育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得出完善我国农业和农村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安社稷安,农伤国家贫”。从国际的发展经验看,解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实现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条立足我国现阶段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破解之道,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命题。笔者试着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和国际的视野,特别是从整体上梳理和比较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在“三农”问题方面的主要做法,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管窥之见和粗鄙建言。  相似文献   

17.
1949年通过的NSC48/1等一系列文件反映了杜鲁门政府对日占领政策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对美国的对韩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开始从朝鲜半岛进行战略收缩,对朝鲜的援助也开始以经济援助为主。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亚洲地缘政治战略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这种目标充分表达了一国在对外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亚洲的目标应该是防止在亚洲出现可能会导致战争的敌对关系、猜疑和不安全因素。这一整体目标又需要三个分目标的支撑。美国对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两种既联系又相左的观念。"9·11"事件后,随着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美国的对华地缘政治观也有了些积极的变化。中国要确立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迅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努力与美国等大国建立起平等、互利和制度化的地缘政治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陆军主力的牵制,推迟了日本"南进"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为美国赢得了备战时间;中国抗战对日本财力物力的消耗,使日本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援和配合美国对日作战,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