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代的"桃源"意象诗中有许多表达了隐逸主题。这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好及唐代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对这些隐逸主题诗的研究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是中国隐逸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总结出了五种表现形态:隐于自然;隐于宗教;隐于书斋;隐于酒色;隐于死亡,并分别选取了代表性作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概念尚未厘定,创作实践却蔚为大观的一种文学形态。以古代隐逸文化为背景,通过对现代文学中某些作家的隐逸现象和作品中隐逸倾向的分析,尝试建立中国现代隐逸文学体系,以丰富中国隐逸文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代南渡前后的“隐逸”词人朱敦儒,他一生两次隐逸以及使其成名的隐逸词,体现了中唐之后人们对隐逸的认识变化:但求适意,不拘形迹;乐天知命,不为物累;难忘尘寰。“隐逸”词人朱敦儒在黑暗王国中的歌哭哀乐,挣扎呻吟,留下的心灵乐章,应受到后人充分的注视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经历了春秋战围、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中国现代隐逸文学则经历了现代历史上两次隐逸潮流。本文即是对中国隐逸文学的这种发展流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看,汉初士人对这个新兴的王朝怀有高涨的政治热情,但由于布衣将相的朝臣格局以及重黄老、轻儒学的学术环境等原因,此时的士人中也出现过一些主动疏离政治的隐逸现象。这一现象在此时的文学创作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从商山四皓的《采芝操》到贾谊的二赋,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作者的隐逸情绪。尽管这样的内容并不代表此时文学创作的主流,但它标志着汉代隐逸文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7.
张九龄始终被仕与隐困扰着,即仕中恋隐,隐中求仕;为官时思山林,居山林时存魏阙。其仕进中的隐逸情怀可分为:入仕初期(约707—716年),因怀才不遇,久处下僚,"不协时宰",愤而辞官归隐;再度入京为官(718—727年)及出为洪州刺史时期(约727—736年),大致表现为"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亦官亦隐但略有不同;任荆州长史时期(约737—741年),心灰意冷,不得已委顺于天地之间。其隐逸思想的转变与其仕途沉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人的生命需求在众多隐逸文学中常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性格类型。而自儒、道、释思想先后成为中国文人人生哲学的三大基础后,这三大思想对于艺术意识的渗透使众多隐逸诗人在创作中相应表现出儒者之隐、道者之隐与释者之隐的性格类型。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经历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介子推隐居原因是洁身自好,孤芳不群;隐居地点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孤山;死因是为雷电所击.  相似文献   

12.
魏晋隐逸论     
魏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导致隐逸之风盛行。当时,不仅隐逸的人数多,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英语无标记主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句子结构或句子成分是否有标记或无标记,要根据句子结构或句子成分在交际中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即从句子基本信息方面的"nature(性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隐逸化对学内容的影响,就题材言之,它扩充了学的表现范围;就主题论之,隐逸化也拓宽了学的表现对象。当然,此二,有时是不可截然分开的:隐逸化对其影响多层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文学建构 ,很大程度上解决于其“聊”到何处 ,所以话题就成为言说方式及其言说能力的重要方面。话题的义项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它是对生存境遇及其问题的触摸 ;第二 ,它是一系列文明位置的文化兴奋点。民族文学要想实现其话题优势 ,必须承诺以下四种要求才有可能 ,那就是 :( A)传统话题的选择性延伸 ,( B)民族当下生存话题之适应性生长 ,( C)民族对世界关注话题的独特性贡献 ,( D)民族对世界生存状况之创新性构思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杜荀鹤一生跋涉于仕途旅程,他隐居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主观的心灵选择,又有客观的时势逼迫,同时也是解除烦恼消解心灵痛苦的一剂良药。在杜荀鹤时进时退的行为中,我们也可窥视出千余年来中国寒士的尴尬处境与凄楚酸苦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旧有的隐逸文化和唐代特殊的隐逸风尚为杜甫的隐逸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杜甫人生的主要方向,道家的隐逸情怀是辅助其思想成熟的工具。在其一生中,间接性的贯穿着隐逸思想,这种隐逸情怀调节了诗人困顿时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界一致认为,《人间喜剧》的主题在于其社会批判性。但这并非作品思想内容的全部。人性是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是具体、深刻而又全面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也诠释了其现实主义成就的伟大。  相似文献   

19.
率真悠远的自然母题——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母题”角度看 ,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一部反映“自然的母题”的佳作。自然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审美过程中 ,让人们感受到的基调是率真与悠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的标题、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才子诗人,龚鼎孳的诗作深刻反映了贰臣文人具有的独特心态。鼎革之际的进退失据,让其一生都背负着贰臣的尴尬身份。仕清后,龚鼎孳在诗中频频表露归隐之意,字里行间真切地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愧疚和辛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