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从总体上看,只能通过适当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就地安置,逐步转移,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在当前和一段时期内,则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条件。农业劳动力超前转移和盲目流动,必将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小城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可以很好地满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需要。为此,必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转移农村刺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也影响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稳定。本文将着重论述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它的解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新跨越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 ,提出顺利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我们工作的最紧迫任务 ,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实现成功转移的途径是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促进城镇化建设 ;实现土地经营权的自由转让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提出顺利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我们工作的最紧迫任务,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实现成功转移的途径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土地经营权的自由转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东营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步伐,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充分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东营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步伐,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充分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就必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以农业内部消化作为短期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必然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以及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的影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走城市化道路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 ,并改革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体制 ,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问题将十分严峻。能否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探远的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依据年龄进行分类 ,确定实施转移的范围 ;建议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 ,既立足当前 ,又考虑长远 ,有目标、分阶段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提高农民受教育层次 ,是彻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荣 《天中学刊》2003,18(3):33-3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工潮”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入9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思路,尤其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载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自发转移容易导致农业劳动力老化、素质偏低.对农业投入减少,大城市畸形发展等后果。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整体协调。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广度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市建设;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过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的恢复和改良。从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视角解读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有助于研究者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合理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为我国农业生态化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当前热点的“三农”问题出发,着重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可回避的、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克服盲目流动的倾向。通过体制、制度改革,努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等人的二元经济理论与人口流动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特殊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业人口转移和就业特点,提出通过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加速城镇化建设,政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保证等途径,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实现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机制出发,利用效用函数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措施,即增强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多渠道多层次转移;优化政策制度,保障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转变和稳定人力资本的流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转移劳动力素质与信息渠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