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民歌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壮、汉两族的历史关系壮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计有一千三百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河池和柳州四个地区。另外还有一些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贵州从江县等地。  相似文献   

3.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因从头到脚穿戴一袭黑色服饰而得名,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束、山歌舞蹈、礼仪节日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人类学家称为壮族的"活化石"。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有人口约20万,其中约有5万黑衣壮,主要分布于大石山区。"黑枪舞"和"陀螺"是黑衣壮集民族性、原创性、健身性、表演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黑衣壮民族  相似文献   

4.
方块壮字是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仿效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字,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云南作为壮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民间仍保留着丰富的方块壮字文献。文章基于云南方块壮字的研究历史,从方块壮字的构造、区域性、用途、缺点等方面重点梳理、述评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以期有更多学者对云南壮族方块壮字进行系统性、深入性和理论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6.
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民族教育文山州教委文山州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壮族苗族自治州,壮、苗等10种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305万人的5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逐步深化了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  相似文献   

7.
浅论壮族教育发展的分期及其特点李彦福,何龙群一、壮族教育史的分期壮族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壮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壮民族本身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壮族教育史的分期是依据壮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划分的。目前,壮学界对壮族社会发展分期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壮族人口1700余万(2005年),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壮族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国壮族共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一千一百多万人(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分布在云南省文山等州(县)的有八十二万多人;分布在广东省连山县等地的有三万五千多人;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有一万多人;散居在湖南省江华县的有四千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壮族人民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为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既有着一定的壮族文化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性;“黑衣壮”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这个民族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以审美人类学视角可审视和研究这个民族的风格特色,考察文化背后的意义.黑衣壮人的文化行为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形式,可体现其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壮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壮英双语教育具有超越一般学科教育的意义。推行壮英双语教育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接受外来化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关系,保存民族化传统与处理好化认同的关系,在具体实施壮英双语教育课程体系时,涉及经费、师资、教学手段等困难和问题。通过壮汉、壮英双语教育的课程改革,使更多的壮族学生实现壮汉英三语兼通,将会加快壮族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壮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2.
谈壮歌的形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祖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唱的成员。自古以来,壮族人民酷爱唱歌,常以歌代言;并且每年都有定期聚会唱歌赛歌的传统风习,这就是人们所共知的“歌圩”(壮语叫“窝坡”(okbo)、“龙垌”(roengzdongh)等等,各地称法不一)。歌圩是壮族人民歌唱才能的“大教场”、“大考场”,也是壮族民歌的“大宝库”。歌圩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这块土壤上产生的“歌仙刘三姐”,就足以说明了壮民族的这种善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壮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广西壮族学生英语学习的两大主要障碍:一是壮族学生学英语须先过汉语关,二是壮区缺乏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对此,笔提出“壮语直接教学模式”和“英语浸染教学模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51):168-169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一种文明的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必然以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为前提。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密切联系,壮族文化对壮医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培养高质量壮医学人才需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在壮医学人才培养中,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策略包括:重点突出壮医学本身的特色与优势、注重与壮医学密切相关的壮族其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凌宾莉 《广西教育》2012,(17):91-92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是一个地处桂西南的边境人口大县,与越南接壤,有壮、汉、回等12个民族,总人口为57.1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9.4%,可谓名符其实的“壮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壮族文化孕育出丰富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壮族人民与世界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壮文化的英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学者对壮文化英译研究的现状,文章主要是根据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资料,对我国学者近10年来就壮文化英译的研究做回顾和总结:研究的总体状况、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研究成果所刊登的刊物、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四方面对今后壮文化英译研究提出一些构想,以期为今后壮文化的英译及其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粤北壮族有9万之众。其中聚居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内的超过一半。这个县的壮族,除了太保、吉田等几个乡镇的壮族人不讲壮语外,永丰、福堂、小三江、上帅、加田等乡镇连同毗邻的怀集县下帅壮族乡瑶族的近3千壮族人,均讲壮话和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其中一个习惯,就是酷爱唱歌。他们说:“唱歌好呀唱歌好/唱歌解得万般愁/姑阿嫂/唱歌快活有快老。”他们“出门三步起歌声”,在田间耕耘,几曲低吟,协调了劳动节奏,增添了田园乐趣;在山间采樵,几声高吭,山鸣谷应,冲散了层层山岚,和应着松涛竹韵;在年宵节旦,聚众联歌,气氛热烈,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18.
黑衣壮是居住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的壮族族群之一,黑衣壮舞蹈作为壮族舞蹈的典型,是壮族歌舞中保存古老原始形态较好的形式。文章旨在通过对广西黑衣壮舞蹈的挖掘与梳理,提出进一步保存和继承黑衣壮舞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覃冯 《广西教育》2012,(39):92-93
壮族传统伦理思想是壮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伦理思想在壮民族家庭邻里、生产生活、礼仪习俗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反映,并制约和影响着壮族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壮族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就是民族艺苑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山花。在壮剧中,北路壮剧又是壮族文化艺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其主要产生于广西田林县。2006年北路壮剧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为保护和传承北路壮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