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砷有着古老而传奇的历史,古罗马人及同时代的中国人和印度人都了解砷及砷的化合物的性质。古代的中国人用砷来消灭苍蝇和老鼠,而印度人曾用它保存纸张免受虫蛀。我们无法知道究竟谁是将砷当作谋杀工具的始作俑者,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在古代的东方与西方,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充当着完美谋杀工具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赵晓晨 《百科知识》2007,(9S):12-13
3000年前,在印度安德拉邦的克利希纳河和彭纳河的沙砾层中,最早发现了晶莹夺目、硬度超强,梵文名字为vaira(跋折罗)的宝石。古代印度人认为它是从上天掉下来的“神女泪滴”、“星星碎片”,视其为“神圣之物”,用来驱魔避邪,祈求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3.
潭柘寺赏绿     
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圣地,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距今已一千六百多年,所以向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俗谚。潭柘寺寺院宏大,殿宇雄伟,寺内的古树名木也驰名于世。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降生、成佛和圆寂都是在树下。释迦牟尼降生在古印度北方的兰毗尼(现在尼泊尔境内)的无忧树下,无忧树实际上就是娑罗树,又名七叶树。成佛在古印度北方的摩揭陀国伽耶山(现位于印度北方比哈尔邦的菩提伽耶城南)的菩提树(原名“毕钵罗”树)下。圆寂在拘尸那迦罗城郊外的“娑罗双树”下。他还曾在“苦行林”中修行过。为了纪念佛祖,以…  相似文献   

4.
科苑集粹     
曾有颗恒星与 “自杀树”可杀人于无形 我们太阳“交换礼物” 法国和印度科学家指出,一种生长在印度 天文学家最近在太阳系的“后院”发现了一 西南部地区的植物,其果实带有剧毒,这种果个非常珍贵的宝藏:太阳系中某些天体,或许是 实经常被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14,(7):I0002-I0003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皆有一些记载人类生活信息的特殊材质,比如古埃及的莎草纸、死海的羊皮古卷、西域高僧携来的印度佛经贝叶等等在中国,也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纸张,在这种纯天然的纸上还能绘出精美的图案这种画就是通草画  相似文献   

6.
发电新主张     
<正>用树发电在印度,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树。如果人们不小心碰到它的枝条,立刻就会感到像触电一样难受。原来,这种树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它的蓄电量还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中午带的电量最多,午夜带的电量最少。  相似文献   

7.
将视觉中扁平的大地形状误认为大地的真实形状,是人类早期文明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错觉:巴比伦人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箱子或小屋,扁平的大地是其底板;古埃及人想像宇宙是一个方盒,底面略呈现凹形;古代希伯莱人认为大地是一块平板;古代俄罗斯人把大地比作一块圆盾;古印度人则认为大地广骛而平坦;在古代中国,从孔夫子的“天首曰圆,地道曰方”、“天圆而地方”的思想,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也同样认为地是平的或者基本是平的。 显然,地球体的庞大体积与早期人类较低的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和世界各地,都有关于“夜明珠”的传说,人们历来把夜明珠当作无价之宝的象征。据历史记载,最早发现“夜光石”的是古代印度:人们发现在一小山岗的一块石头周围,总有许多蛇盘踞着。进一步观察发现,这块石头夜里能发出微蓝色的亮光,引来许多趋光的昆虫。一些青蛙前来捕食昆虫,自己却又成了蛇的美餐。尝到甜头的蛇于是便来到这里“守石待蛙”了。当时,印度人称这块奇异的石头为“蛇眼石”。这种夜光石其实是一种叫莹石  相似文献   

9.
印度医学中的“味”(ras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rasa)是印度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代表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是决定一切营养功能与治疗作用的基础。围绕着这一概念,古代哲人展开了对其本质的热烈讨论,其中所提出的“潜在之味”、“消化后味”等子概念,皆属思辩性极强,但却不见于同样重视饮食与药物之“味”的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章中,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味”的理论给予介绍和解说,并附有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Susruta-samhita)与《She罗迦集》(Caraka-samhita)中若干有关章节的译。  相似文献   

10.
黄丽娥 《知识窗》2014,(5):15-15
见过给人看病的医生,也见过给动物看病的兽医,就是没见过给树看病的“树医”。然而,在新加坡却有一位专门给树看病的“树医”,他是人称“攀树达人”的李振来。  相似文献   

11.
印楝,即印度楝树,生物学名为“AZADIRACHTA INDICA“,系1000多年前旅居印度的西亚穆斯林给起的名字,意为“高贵自由的印度树“.因其果实中的印楝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印楝在印度被称为“乡村药店“.……  相似文献   

12.
皂荚树,又名皂角,落叶乔木树种。在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的诗句中,“乌臼树”,即为皂荚树。困难时期用皂角当肥皂的历史,人们依然记忆犹新。皂角富含皂素,供洗濯之用,是肥皂的代用品。元歙县人方回《桐江集》有诗:“何如觅皂角,浣濯暑服腻。”用皂角洗衣物,妇孺皆知,延续至今,因此保存下来了许多古树。在农村老家,静静的伫立村头的,要数祖辈们留下的那棵皂荚树最古老。它像个巨人似地矗立在一面朝南坡地上,树高36米,胸围4米,树姿苍劲,主枝发展分为两杈,枝叶翠绿重叠,覆地650平方米。每当初夏,花开似雪,布满枝头;…  相似文献   

13.
趣说口香糖     
瑞语 《百科知识》2007,(10X):44-44
口香糖因其能够“口中留香”而成为糖果业中销售最为可观的产品之一。而且口香糖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都有嚼“树胶”——最原始的“口香糖”——的习惯。比如,古希腊的妇女喜欢从乳香树上采集树胶状的物质,用以清洁牙齿;古印度人通过咀嚼一种蜂蜜和树胶的混合物来去除口腔异味;中美洲的玛雅人则爱嚼糖胶树胶。据报道,考古人员不久前在芬兰发现一块迄今最古老的“口香糖”,距今超过5000年,上面甚至还留有牙印。这块“口香糖”由白桦树皮反复烧制而成柔软状,其中还含有杀菌物质。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古代起科学技术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文献记载,公元前,印度就有了复杂的灌溉系统,并已开始用棉纤维织布。两千年前,印度在算术、代数、天文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一千五百年前,在德里近郊用一块六吨重的熟铁建造了一根巨大的铁柱,虽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浸袭,但这根柱子和柱上的铭文,至今毫无锈蚀的痕迹,充分证明了当时冶金技术发展的水平。不过,这些技术并没有延续下来。十六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入印度,造成了印度手工业的破产、农业的衰落和人民的贫困。到印度独立时,全印度有80%的居民不  相似文献   

15.
宫玉涛 《百科知识》2010,(18):45-46
众所周知,在中印边境上有一条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让中国和印度争论了几十年,甚至引发过边境战争。目前,在两国争议区域内,中国实际控制的区域称为中占区,印度实际控制的区域称为印占区。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在“麦克马洪线”两侧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珞巴族。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07,(Z1)
来自中国本土?自印度进口?前些时,《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终于在首都博物馆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在这之前,来自印度国家博物馆的一件展品———“神猴哈奴曼胸像”早已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据报道称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婚姻习俗。这里只谈最普遍、最典型的,即印度教徒的婚姻习俗。 印度古代典籍中有一本《摩奴法论》,其中写道:印度教徒的4个种姓有8种婚姻方式,它们是“梵式、天神式、仙人式、生主式、阿修罗式、乾达婆式、罗刹式和第八种、最低贱的毕舍遮式”。这8种婚姻方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书中说:“亲自把一位德才兼备的男子邀请来,先为他俩换装和献礼,然后把女儿嫁给他,这叫做梵式。  相似文献   

18.
古代印度的丧葬,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二)的“印度总术”中记载邀:“终没临丧,哀号相泣,裂裳拔发,拍额椎胸。服制无间,丧期无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水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这个记载是可靠的,因为玄奘亲自到过印度考察。但由于文字过于简的,人们还是难以知道具体情况。笔者追慕奘师,亦尝亲临印度,于恒河之滨躬行葬仪,故将见闻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法国香水之所以名满天下,是因为中世纪的法国人不爱洗澡,只能拿香水来遮盖臭味。法国生产的奢侈品名满天下,香水就是其中之一。香水在古代印度和波斯等文明古国一直很盛行,随着贸易的发展,古代意大利人学会了生产香水,但是法国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木乃伊是指长久保存下来的干尸,最初指古代埃及人用特殊的防腐药品和埋葬方法保存下来的没有腐烂的尸体。今天,人们对于在沙漠中发现的木乃伊已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但说起沼泽“木乃伊”,却颇让人迷惑不解。直到最近,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