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08-I0009
[导读]科学家在未来几百年或将研制更加智能化机器人,可能精确复制任何人的大脑。腾讯科学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在未来几百年或将研制更加智能化机器人,可能精确复制任何人的大脑。届时人类将如何对待这些“复制品”?科学家可以对它们进行实验,如果不再需要能否直接销毁?毕竟它们仅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而已;或者我们应当从法律和社会层面上像人类一样赋予它们一些权利?  相似文献   

2.
王蕾 《科学生活》2007,(4):48-51
它们中的大部分只会通过人发出的一些简单的声音指令或者遥控,傻乎乎地走来走去,"聪明"一点的可以和你做一些简单的对话或者互动。它们就是日本机器人娱乐杂志《Robot Life》评选出的"可爱机器人"。说它们是机器人,似乎离我们想像中的机器人相去甚远。不过,有这些可爱的家伙陪伴,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生动、有趣。这么想来,称它们是机器宠物好像更加贴切一些。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99%的生物没有大脑,可是它们一样活得很好。所以,机器人也可以不必有大脑。"疯狂"的BEAM机器人设计者大多抱有这样的理念,因为"大脑"是昂贵的,而BEAM机器人却像低等生物一样廉价。它们是遵从仿生、电子、美学、机械的原则,从废旧电子用品中诞生的机械玩物。  相似文献   

4.
李梅 《科学大众》2014,(1):43-45
心灵感应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特殊能力,某些讯息可以通过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径传到其他人的大脑中。 植物是没有大脑的,那么植物这种相对低等的生物是否能与人类进行情感沟通?某些植物之间是否也可以“心心相印”?这些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的设想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而一些相关试验的结果似乎表明:人类居然可以与植物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命起源理论认为在自然界中如何从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大分子进化到能够生长的细胞,是生命起源的一个关键步骤。现在科学家高兴地宣布,他们已经在实验室中基本实现了这个重要的过程,而且还发现,生命的出现比我们想像的要容易。科学家选择了两种原始地球上很可能存在的物质做实验,一种是核酸(DNA的建筑材料),一种是脂肪酸。脂肪酸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它可以自发地形成泡沫状或囊状,水分子可以从这些结构中进出,而一些像核酸这样的大分子会随着水分子流进脂肪酸的囊状结构里,并被脂肪酸囊捕获。当脂肪酸囊捕获了核酸后,33脂肪酸囊会像气球…  相似文献   

6.
雷珊 《内江科技》2014,(2):145-145
<正>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机器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步走向人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它们除了能说话、会走路,在有些时候甚至能够帮助人类进行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火灾抢险时候,可以运用机器人进入火灾深处,对存在生命进行探索,这样就能在保证人类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机器人发现存在的生命,并且,在赋予机器人红热感应,其嗅探能力不比人类探索能力差。那么您可能会问,机器人可以有感觉吗?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给出了答案。近日,这些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皮肤",可以赋予机器人灵敏的"触觉",其能够感受到遇到的外界的  相似文献   

7.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种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复制的机器人,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正狗狗会为了得到一块饼干的奖赏而不厌其烦地配合主人做任何事。有时,人们会因此笑话它们"贪吃"。其实,人类也不例外,尤其是当面对甜食诱惑的时候,人类的自控能力简直瞬间沦为负值。大多数人"嗜糖",是因为当我们的味蕾感受到"甜"的时候,大脑的部分区域也会随之兴奋。甜不甜,问大脑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糖在人们大脑中的反应也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因"糖"而感到"甜"。比如,患有进食障碍的人对糖的反应就与健康人有所不同。对此,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的大脑在高强度运转后感觉和身体一样疲惫不堪。此前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们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如果它通过一种方式被消耗掉,比如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人们会发现很难做出其他好的选择,比如抵挡住一块蛋糕的诱惑。科学家做了一些实验,他们让志愿者花费6个小时做棘手的记忆任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的大脑是我们所知的最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它具有很多个实用功能,但也具有不足和弱点。如果我们对大脑有更多的了解,就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大脑。大脑有两种注意力注意力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我们每天做事需要使用注意力。但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做有些事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做另一些事却又无论如何集中不了注意力?其实,大脑有两种注意力系统。一种叫做"自下向上"系统,它会自动把你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有刺激性或者可能很重要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某些特有的技能为人类造福,是科学家一直以来都很感兴趣的事。最近,又有一些科学家把一些生物为人所熟知的能力用于造福人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来,丰富多样的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是无穷无尽的。美国医学刊物《内科学》发表研究文章表明,吃一种果子可以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2.
Science     
正新热带"唱歌"小鼠声乐相互作用的运动皮质控制Science封面:唱歌的老鼠。Science杂志第643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只会"唱歌"的老鼠。纽约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发现一种会唱歌的褐鼷鼠可以做出许多实验室动物无法做到的行为,它们可以"一唱一和"地轮流歌唱,宛如人类交谈。小鼠间的这种"歌曲对唱"为科学家研究大脑如何控制对话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让我们对人类的交流产生  相似文献   

13.
腾讯科技讯(过客/编译)为了解野生动物的社会性群体行为生物学家们必须要守候它们几天、几周甚至是纪念的时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设计机器生物来近距离模仿它们血肉之躯的兄弟姐们,这样它们就能被大自然所接受。从古比鱼到蟑螂的各种机器生物正带领科学家们了解动物世界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正1989年,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人们是否会无意间抄袭别人。结果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人们确实会无意间抄袭别人。原因是当看到、听到别人的观点之后,这些信息会留在大脑中,然后经过大脑的加工,这些信息的来源会渐渐模糊,最后当我们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比如写论文时或者针对某件事发表评论时,我们往往随手拈来,并且以为这些观点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此后,在一些类似的实验中,这一现象都被证明是存在的。看来,有时候观点与他人雷同真的不是我们有意为之,而是我们的大脑在作怪。当然,如果想要不被人指指点点说是抄袭者,那么我们平时在记忆时就需要多下些功夫,尽量将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14,(1):34-34
在2013国际活机器展上,科学家们研制的各类机器人纷纷亮相。它们形态各异,功能强大。通过让这些机器人复制生物功能,科学家能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或许有一天,当机器人的生物功能接近人类,人们的生活格局将被改写。  相似文献   

16.
阎庚 《世界发明》2003,26(1):42-43
设在巴黎的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是一家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在那里工作的人用各种语言交谈,如英语、法语以及日语等,除此之外还夹杂着另外一些非常奇怪的不知为何种语言的词汇,如“wabaku”,甚至是不易识别的、不太容易让人听懂的短语。这些语言是实验室的科学家卢思铁先生研制出的机器人用语。卢思铁先生正在开发一些会说话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有一个特点,即使是最为才华横溢的语言学家也不能同这些机器人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因为机器人所用的不是任何一种现存语言,而是它们自己独特的语种。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0,(2):59-59
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发出一种应用混沌理论的小型机器人,其简单的“大脑”可以处理大量信息并发出指令,从而完成复杂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科幻影片里,我们时常看到浩浩荡荡的机器人大军或为人类服务,或与人类为敌。科学家预言,迟早有一天,会出现真正与人一样的硬件,出现一些嗡嗡乱叫、咔嚓直响的大盒子,聪明得能像你一样读杂志,眨眼之间可以记住一本厚厚的电话簿,它们能谱写我们喜欢的音乐,甚至还会自己举办一个热闹的生日晚会,邀请  相似文献   

19.
聪明的植物     
正在人们眼中,植物不会思考,没有感情,和石头没啥两样。然而,科学家发现植物有大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它们感知世界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些植物甚至可以辨别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会用气味传播花粉,计算红光的两种不同色调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来讲,病毒有特定的宿主,植物病毒很少能在动物细胞中存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最近有科学家发现,一种常见绿藻病毒竟然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能导致人类大脑功能下降。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原本是非人类特异性病毒,但它们进化出了特定能力,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