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验收。2011年,在“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的关键阶段,我局围绕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和扫盲工作等7项指标,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努力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1%和97.1%,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9.92%,  相似文献   

2.
东台县头灶人民公社陈港大队,在去年冬天曾对扫盲进行了一次摸底验收工怍,当时发现在青壮年妇女中的扫盲工作做得很差,影响了全队扫盲工作的进展。陈港大队共有青壮年224人,其中妇女134人,特别是84个有孩子的妇女入学率不高,已入学的学习进度也很慢,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大部分均未脱盲,约占青壮年妇女总数的62%。大队党支部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措施,加强了对扫盲工作的领导,经半年来的努  相似文献   

3.
扫盲教材建设是扫盲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妇女扫盲教育的教材建设除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外,应特性突出妇女特色,突出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同时还要处理好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等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谈现阶段妇女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教材的结构湖南薛伯钧妇女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教材,需求量大.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广.各地生产状况、经济发展、风上人情、民族习俗以及文化教育基础,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今后的扫盲目标与措施1.各省(区、市)、地、县都要进一步修订到本世纪末前的扫盲规划,明确目标,分区插进,经济和教育较发达地区,要在近几年内努力完成扫官任务。凡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15周岁以上有小学习能力的文盲都要扫除。2.加强妇女扫盲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扫盲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扫盲教育政策和实践呈现以下特点:扫盲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高度重视,扫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妇女扫盲以及贫困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扫盲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扫盲教育获得了巨大成就并赢得了国际赞誉。总结其中的经验,有利于我国的扫盲教育沿着科学、连续的道路,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妇女扫盲后教育初探王惠鲤在我国文盲群体中,可以说妇女文盲是其主体.然而随着扫盲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使广大农村妇女在扫官后继续得到教育,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声和生活中去,每步走上小康之路,是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谈点个人认识.一、坚持从实际...  相似文献   

8.
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妇女扫盲工作已成为我国扫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妇女扫盲教育工作在新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其工作观念要不断地更新、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推动少数民族妇女扫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教文摘     
成教文摘全国扫盲工作的特点1.各地党委和政府普遍重视扫盲工作,都将扫盲工作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之一,制定了分区分部的扫盲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2.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扫盲工作特别是全国妇联的“双学双比”、“巾帼生育奖”活动和共青团中央的“大中...  相似文献   

10.
涉县扫盲富了“半边天”涉县注重加强对农村脱盲妇女的再教育.并帮助她们走上了致富路。他们一是围绕“扫盲治思.科技兴涉”这个中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盲工作。到目前.全县青壮年167779人.非文盲率为99Og%.其中妇女们掉文官帽者占绝大多数、二是在脱盲妇...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妇女扫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文盲率大幅度下降,但扫盲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我国成人女性文盲主体在农村,农村女性文盲率31%,高于农村男性近2倍,主要分布在西部贫困地区。因此,成人扫盲工作不仅需以贫困地区农村妇女为重点,而且与改变她们的现有职业状况和贫困的生存状态密不可分。文盲妇女的自我意识、社会性别意识很弱甚至空缺,生活最为贫困,需要经过教育给予启迪,使其具有个人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与教材修改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从性别视角审查和改革教材(包括扫盲教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全面崩溃的经济和紧张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通过健全扫盲教育制度、推行弹性的扫盲机制等措施,在整个50年代,中国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凸现了重视对农村干部和妇女的教育、采取灵活的教学机制及整个运动过程非均衡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十五”期间扫除文盲工作的意见》提出:“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妇女扫盲教育。大力开展扫盲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与效益。”这种以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即需求导向型扫盲教育,是在全面调查、诊断、评估文盲半文盲这一处境不利弱势群体现实或潜在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以需求为中心,去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整合与利用教育资源。通过满足学员真实、具体而又紧迫的学习需要,激发学员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扫盲教育在改善学员自身的生产生活质量,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社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为扫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以来英国女子社会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妇女成人学校不断出现、女子职业技能教育更受重视、妇女讲习会(Women’sInstitute)制对妇女的教育作用增强和城镇妇女基尔特会(Townswomen’sGuild)对城镇妇女发挥着教育作用。从中可以获得如下启示:应大办妇女成人学校以满足广大妇女对教育的渴望;在妇女扫盲教育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应调整教育任务,增强妇女成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各级妇联应吸取英国开办妇女讲习会的经验并形成制度以提高广大妇女接受社会教育的能力;应吸取英国开办城镇妇女基尔特会的经验,在城镇开办妇女成人教育机构,加大对进城女农民工、城市下岗女工以及农转非女性的教育培训,以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我区开展农村妇女扫盲活动本报讯自治区妇联和教育厅去年底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各地、市、县在春节前后开展农村妇女“学文化、迎‘四大’扫盲竟赛活动”。我区目前妇女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全区1949年IC月1日后出生的人口中现有文盲16.9万,其中妇女文...  相似文献   

16.
巾帼扫盲回顾与展望张悦华回顾巾帼扫盲,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占人口一半的妇女教育,改革了旧的不利于妇女成才的教育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妇女成才的在确措施,如今每10万人中拥有小学以...  相似文献   

17.
在包头市九原区采访,有两件事物最惹人注目:一是遍布田野的蔬菜温室、大棚;一是别墅似的幢幢校舍。看着它们,包头市九原区那一桩桩振奋人心的教育业绩不由得在我脑海闪现———199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87个农牧业旗县区中率先实现“两基”达标;1996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扫盲工作先进县;2001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两基”巩固提高先进县;2001年春,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生入学率为93.11%;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2.31%。15周岁以下人口文盲率为零,17周岁以下人口初级中…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专职委员、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郝克明代表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与她本人在妇女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做了“中国妇女教育的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建国后经过45年的努力.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1993年,中国7—11周岁女儿童入学率为96.6%.比解放前提高近30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女生的数量和所占的比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增长幅度最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1993年为85.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3.6%.40多年来,在群众性扫盲活动中,有1.1亿妇女摘掉文盲帽子.女性文盲占女性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49年的90%降到1993年的30  相似文献   

19.
盲和扫盲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实际去理解和把握。本拟从对盲概念的认识,对扫盲教育概念、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扫盲教育过程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国际社会扫盲教育问题的认识过程,以为我国扫盲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认识和更加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女童失学问题已成为扫盲教育、义务教育中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众多的研究表明:越是贫困的地区,女童入学率越低,辍学率越高,我们对西部地区八个边远地区县的女童父母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六种不利于女童求学的父母态度及垫抉择、较低的父母文化素质、不发达的地区经济的是造成西部女童失学的主要原因,优化西部女童教育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