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落实外局2002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建立对优秀外宣作品和先进外宣工作的奖励制度”的部署,进一步突出对外宣传在外局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宣传业务骨干队伍建设,推出精品力作,在不断提高外局书,刊、网对外宣传水平的同时,营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文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2006年,外文局以11种文字出版了2104种图书.以9种文字出版了24种期刊。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与新中国的脚步同行。为中国的对外宣传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外文局强大的外宣领军人物。如著名翻译家、作家杨宪益、叶君健、冯亦代、徐迟。著名战地记者萧乾等扬名海内外。并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老一辈外宣工作者逐渐淡出工作岗位,外宣干部严重不足。加之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大势下。对外宣传面临针对性不明、时效性不强和对外发行有效性不足三大难题,这些都制约着外文局书刊外宣事业发展。 为解决上述三大难题,在中央领导的指示下。外文局于2004年正式开始了书刊“本土化”进程。在最近刚刚召开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对外宣传工作,对象在国外.必须走出去。能不能走出去、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走出去。体现着对外传播的能力.反映着外宣工作的实效。” 这一切都需要在走近,了解的基础上去实践,去实现。 以国内资源为依托.把选题策划和印刷发行前移到对象国和地区,国内根据前方要求编辑制作,利用对象国的渠道进行销售.形成“前店后厂”和“两头在外”的出版发行模式。“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给外文局的书刊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场“内容革命”。外文局举办的2006年度外宣书刊评选活动,就显露和折射出这种变化。 这是外文局第三个年度的书刊评选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评委们针对参选作品,在评审意见表中留下了多达几十条的评审意见。评委们外宣意识强烈,视野开阔,见解独到。他们的中肯意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和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案头,近日摆放着一本中国外文局《优秀外宣作品集萃》。这本书汇集了过去几年外文局获奖的各类外宣作品,除了获奖图书只登载了目录,差不多所有获奖期刊、网络文章和译文,以及理论研究论文、图片与设计都被收录其中。所以,它就成了一本较全面反映几年来外文局业务发展历程的重要的资料书籍。以下,仅就我从中阅读的文章与译文,归纳一些个人的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4.
有些同志认为,新闻外宣是新华社、外文局等中央新闻、外宣部门的事情,地方外宣在这方面无能为力,难出成效。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地方的新闻、外宣部门如果摆正了位置,选准了角度,在水平上加以提高,搞好对外的新闻宣传还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认为,新闻对外宣传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有利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促  相似文献   

5.
<正>11月20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7年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在合肥召开。会上,《对外传播》杂志发布了"2017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并举行颁奖表彰活动,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爱华,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局长赵建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王刚毅为获奖单位颁发了证书。经《对外传播》编辑部和《对外宣传通讯》编辑部推荐,以及专家评审,评定以下案例为  相似文献   

6.
4月2日,中国外文局召开了如何做好编印发工作讨论会。局属各单位从事采访、编辑、翻译、设计、出版、印刷、发行等工作的专业人员70余人与会。这次讨论会也是今年外文局以书刊宣传为中心的业务大讨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讨论会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与会者紧紧围绕“以对外宣传为中心,从我做起”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岗位上的工作实际,畅谈对书刊外宣的认识和体会,为推动外宣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不少同志事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准备。黄友义副局长评价与会者的发言“让人听了很振奋,令人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是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大事,也是外文局对外宣传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历时一年的报道中,外文局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遵循外宣“三贴近”原则,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突出“外”字特色.书、刊、网、研深入策划,精准定位.准确、及时、全面地进行党的十八大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文局开展业务大讨论,意在使外文局的事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我国的外宣事业生机勃勃。……直接从事外宣的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小册子等十八般武艺,各自发挥优势,架起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五彩桥。”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杨正泉同志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向非常重视外文局的工作,对我们寄予厚望。而外文局的历届领导和职工也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目前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的业务大讨论便是生动的例证。外宣是  相似文献   

10.
王微同志是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特邀调研员。多年来做外宣工作。他很关心中国外文局的对外宣传工作。前不久,他参加了外文局召开的“如何做好总编辑工作”讨论会,在听取了同志们的发言后,他应邀作了长篇讲话。讲话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现据录音整理出来分两期刊登,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4月25日至29日,中国外文局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对外书刊宣传联络员会议。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外宣办、总政联络部、全国海员工会的联络员或外宣干部,外文局所属9个出版发行单位和4个国内图书发行机构的  相似文献   

12.
对外书刊宣传联络员由各省、市、自治区外宣办以及总政联络部、全总海员俱乐部工作部指派,作为这些单位的代表与外文局保持经常的联系。为加强外文局与地方的合作,联络员应履行如下职责:一、组织、指导本地有关单位宣传、推广和陈列外文局系统出版的对外宣传书刊;注意总结经验,向外文局通报。二、协助外文局系统的记者、编辑在本地采访、组稿;必要时组织外文局记者团作专题采访。三、搜集有关对外宣传的信息,每季度(至少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外文局反馈一  相似文献   

13.
一年来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的领导下,外文局对外书刊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今年我局深化改革,开创对外书刊宣传工作的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提高书刊宣传质量取得了可喜成效对外书刊是我国对外宣传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军,即使在广播,电视等快速传播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书刊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党中央赋予外文局的任务,正是要在新的历  相似文献   

14.
5月15-17日,《对外传播》召开2013年全国通讯员年会,来自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海南、贵州、广西、河北、新疆建设兵团、宁波、烟台等地的12位通讯员与会。中国外文局总编室副主任张娟、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燕和于运全、《对外传播》主编林良旗分别就外文局今年重点业务活动、境外涉华舆情研判、中心传播理论研究成果、地方外宣工作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文局邀请各地外宣办的同志一起来研究和探讨网络与书刊的对外宣传协作问题,这对外宣工作全局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外文局是我们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宣传机构,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对外宣传工作干部,有长期的对外宣传工作经验,在外宣战线有良好的信誉。充分发挥中国外文局在对外宣传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要闻月报     
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召开王晨部署今年外宣工作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1月4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关于外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总结2008年外宣工作,分析国际舆论形势,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今年的对外宣传工作作了部署。  相似文献   

17.
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外宣品的制作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搞好地方外宣工作就必须抓好地方外宣品的制作,不断提高地方外宣品的质量。外宣品的质量不仅是指它的内容正确、装帧漂亮、印刷精美,更重要的是指它适合外籍人士、海外华人的需要,能够使他们乐意接受。也就是说,外宦品要能真正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庆祝中国外文局对外宣传书刊出版发行事业创建50周年,6月22日上午,国际新闻局老兵座谈会在外文局会友礼堂举行,在国际新闻局工作过的130位老领导和老同志们出席了座谈会。一大早,局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恭候在大门口、大厅旁,热情接待外宣战线老前辈们的到来。8点半左右,老兵们陆续地来了。他们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的一些企业虽然具备"走出去"工作成熟的案例和经验,却未能及时地善用外宣媒体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时常选取一些内宣意味很浓厚的素材。《对外传播》杂志经常会刊登外宣中的好案例、外宣战线采编人员的优秀经验,笔者以为,机关、企事业外宣工作者应多读《对外传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对外传播》不仅是采编人员的业务交流平台,而且在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人员对于外宣工作的认知方面更是"切实所需"。它是外宣工作的集萃、点睛,处处都紧贴外宣工作实践,引领外宣工作者最前沿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0,(10):24-24
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了中国外文局展台。李长春同志听取了外文局领导关于外文局推进各出版社转企改制、加快建设外向型国际化国际出版传媒集团、提高多语种外宣期刊和对外出版国际竞争力的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