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冠肺炎从2020年年初开始在我国大幅度地蔓延并传播,疫情发生的结果充分说明我国公众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治管理工作还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的法律能够在健康教育方面提供重要的指导,但仍然对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人们需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带来的法律挑战,提出法律层面的典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与电影《无极》的侵权之争,在几个月前曾引发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响。虽然此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娱乐性的话题,大家也多是在法律之外的层面上激扬文字,但既然是以“法律”为名,我们就不妨对其中著作权问题作一分析,在看热闹的同时也看看其中的门道。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和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关系,明确了食品安全面临的监管问题,从多方面、深层次强化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安全制度和监管层面的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欠缺,体制机制依旧存在障碍并且亟待破除。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不仅应通过立法技术填补法律漏洞、协调监管冲突,还应运用食品安全规制技术进行风险评估模式的革新,推动构建食品安全规制主体的多元化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这是在《教育法》“我国实行教育督导与各类学校评估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第一次在法律的层面对教育督导的机构性质、工作内容、督导结果处理等作出的明确规定,将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具体化,奠定了教育督导工作体系的基本框架,对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义务教育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法律规范,为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提供了具体依据和遵循。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如何乘势而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乘势而上,应当成为教育决策和管理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当前,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需要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予以规定.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制定与中学分流教育相关的制度与政策,鼓励初中生分流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包括部分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与之相配套,应建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通制度.国家应当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建立、保障其运行提供相应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规范、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使得教师的从教行为规范有了制度与法律的约束,许多教师慑于法律与制度,对学生的过激行为也越来越少了.但是,在一些教师的心理当中,还是认为教师就应该有绝对的对学生的支配权,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少了,但是"语言暴力"却随处可见.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语言比较的随意,但对于学生来说,正是教师这不经意的语言使他们由兴奋走向了失落,由兴趣高涨走向了默然无声,造成了心灵上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7.
学生伤害事故及时上报制度,是指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的法律制度。一、学生伤害事故及时上报制度的程序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6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事故报告工作的通知》等的规定,“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师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那么立法必善则应成为先于有法可依的首要环节,基于法治国家必先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一基本的逻辑,追求立法理性应成为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点,这一理性又具体表现在立法理念、立法价值、制度规则与立法技术等四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原因力作为我国数人侵权体系因果关系认定及责任分担的特色规则,在现有定位上体现出了事实/法律因果关系理论的双重属性。但这种综合式的定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原因力理论的实质与内涵并不明确;其次,在确定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所起的作用也并不明确。一方面,原因力理论在事实因果关系层面上与"实质因素说"关系具有可对比性;另一方面,其在法律因果关系层面与"比较过失说"也存在对比性。因此,把《欧洲侵权法原则》与我国《侵权责任法》进行综合对比后可以发现,我国《侵权责任法》因果关系体系未区分事实因果关系及法律因果关系。这种混同使得原因力理论在实际运用中间接等同于因果关系理论。因此,数人侵权中的原因力在事实因果关系层面并无存在价值,在法律因果关系层面的作用也应做限缩解释。  相似文献   

10.
民办学校及教师的发展困境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民办学校和教师却不能与公办学校和教师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极大地制约了民办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也影响了民办学校教师工作热情及其合法权益。面对这样的困境,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逐步完善权利救济体系,加强法律制度的监督落实应是寻求问题解决的必选项,与此同时,适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无疑也是回应这一难题的治本良策。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