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前,英国教职界既向罗马教皇纳税,也向英国国王纳税.国王的征税份额高于教皇,且教皇所得款项中的大部分税款被国王占有.这一事实加剧了教皇同英王的矛盾和斗争,助长了英国教职界对英王的不满情绪,对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丁·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是中世纪教会的"叛逆者"。但马丁·路德并非一开始就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教会和教皇,这里面充满了曲折。可以说,他的最终"反叛"是时势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1534年宗教改革议会的第六次会议上,英国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王代替教皇成为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同时英王也以此确立世俗事务之外对精神生活的权威。由此,一种新型的教会与国家关系得以确立,政教二元体制消失,政教合一的趋势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文化水平落后,基督教会及修道院不仅肩负起教化蛮族的重任,还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典籍。为了传播基督教,教皇格列高利派了两支修士队伍,一支远赴大不列颠岛,一支前往西欧大陆进行传教。八世纪时,英格兰本笃会教徒包尼法修斯面对大陆基督教会的腐化和不完善,试图改革法兰克教会,并得到了法兰克国王丕平的支持。其子查理曼在位时,为了提高教士们的知识水平,开办宫廷学校,恢复了"七艺",统一了《圣经》文本及拉丁文,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为之后的两次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 由马丁·路德发端的宗教改革,在其早期之所以很快成为席卷整个民族的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潮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深厚的往会基础。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求正于同仁。一德意志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把主要矛头指向罗马教皇。最早明确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一批宗教人士。他们要求:教皇应停止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与世俗事务的千涉。班贝克的  相似文献   

6.
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在英国的权势始终没有达到象西欧大陆那样君临一切的主宰地步.教会对思想的压制,也从未达到象西欧大陆那样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一时期英国少有异端,教会及社会对异端的态度一般都不极端.在不同程度上,社会对信仰宽容的默许和容忍,是宗教改革前英国宗教和社会的基本状况,也构成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背景.  相似文献   

7.
"双剑论"是中古西欧罗马教会所提出并主导的一种神学政治理论。在教皇格拉西乌斯一世"教权与俗权"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双剑论"在中世纪中期被正式提出。到中古盛期教俗相争,"双剑论"经重新诠释实现勃兴,教义诠释者赋予了其崭新内涵,意在提升教皇权威,树立教权高于俗权的权力地位。进入14世纪以后,伴随教会势力的下降与西欧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教俗权能逐步分离,"双剑论"饱受批判,最终在宗教改革的浪潮中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8.
在中古时代的欧洲,罗马教教会,特别是教会核心机构的教廷,乃是当时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一个最大与最高的统治机构与剥削机构。到了中古末期,公元一五○○年左右,也就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前夕,教会拥有西欧各国财富的三分之一,主要的为土地与房产。教会的首长,绝大部分都为王族或贵族大地主出身。就财权讲,就血缘关系讲,就社会的位讲,教皇,主教,修院院长与一般的王公大人封建领主完全是一家人,有许多大的教士根本就又兼为封建领主,最高的可以为帝王的直属诸侯。这一套,今日虽大部都已成了过去的东跡,但我们若要了解现代的罗马教,郤必须认识这个封建时代的重大背景。  相似文献   

9.
ThefirstofAprilisaspecialday,onwhichpracticaljokesmaybeplayedwithoutpunishment.Theoriginofthecustomisuncertain,butitseemstohavecomeaboutinFranceasaresultofthechangetotheGregoriancalendarin1582.四月一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那一天,你可以恶作剧而不至于被惩罚。人们对该节日的渊源不很清楚,但它似乎源于法国,是1582年格列高利实施的结果。Insixteenth-centuryFrance,thestartofthenewyearwasobservedonAprilfirst.Itwascelebratedinmuchthesamewayasitistodaywithpartiesanddancingintothelatehoursofthenight.Thenin158…  相似文献   

10.
英格兰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与国王亨利二世的争论发生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任职期间。作为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亚历山大在争论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由于罗马教会长期分裂,亚历山大处境艰难,需要亨利的支持,不得不谨慎地对待争论;另一方面,教皇权威在英格兰得到尊重,亚历山大与贝克特在维护教会自由的立场上基本一致。总体来看,他给予贝克特有限度的支持,积极调解争论,缓和了教会自由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张力,维护了教皇权威在英格兰的适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欧诸国的宗教改革各异,教材只是作了一些史实性的概述,本文拟从特点的角度将此加以提炼概括,以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识记、比较和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①德意志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它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的地区,有“教皇的乳牛”之称,社会危机最为深  相似文献   

12.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发生的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它是由天主教会发起、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和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为口号而进行的东扩运动。罗马教皇在十字军东征中起了重要作用,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十字军东征,教皇权势突显;英诺森三世采取措施加强教权并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教皇权势达到顶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性质的转变使教会地位降低,儿童十字军的悲惨遭遇致使教会信誉丧失,导致教皇权势衰落。教皇权在十字军东征进程中由盛渐衰,对地中海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逆行     
光与暗,昼与夜,顺流与逆行,似乎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母题,在世俗的车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社会时,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抱心中那一点微弱的光,在时光的洪流中逆行,从而撑起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当那个叫马丁的神父将《九十五条论纲》起草完成时,他一定不会想到整个教会会因为他而诞生一出宗教改革,但他一定料到了自己可能因此被冠以异端之名,送上火刑架。当伏尔泰将那些讽刺教皇、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初,教会仍是英国最大的封建主,是超然于都铎王朝的“国中之国”。亨利八世将个人动机置于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之中,进行宗教改革,剥夺教会的地产,并将没收的教会地产大肆出售,从而沉重地打击了教会势力,巩固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果,且对当时英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者多认为耶稣会是为反宗教改革而创立的,但从耶稣会创立前后罗耀拉等人的活动、罗马教廷的态度等方面看,它创立的最初目的并非为了反宗教改革,只是在后来的历史中,其“愈显主荣”的目的和绝对服从教皇的誓愿使之成为教廷的得力工具,成为反宗教改革的主力。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深化,作为引领此次改革的两大领袖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这场运动的精神旨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和平等、人的价值和尊严等一系列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加尔文"预定论"则从实践上进一步肯定了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这些学说否定教会的权威,否定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强调上帝在人心中,个人能以其信仰直面上帝。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从外部打破了神之于人的精神枷锁,那么路德和加尔文则是从宗教内部消解了上帝的权威,重新发现了人的内在自我意识。自此,西方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相似文献   

17.
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国家乘蒙古人入侵基辅罗斯之机,企图合并罗斯东正教会。由于教皇无意于反蒙援罗、十字军对罗斯西部领土的侵犯、蒙古人对天主教国家与东正教国家的不同政策、尼西亚东正教会对基辅罗斯的宣传与影响,罗斯人最终拒绝了教皇的教会合并请求。  相似文献   

18.
教皇尼古拉五世与文艺复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复兴运动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些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譬如,关于封建教会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以及在这场运动中所起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重视不够,有些看法也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本文拟就通过分析教皇尼古拉五世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对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史学界倾向性的看法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直指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罗马天主教会,而教会及其头面人物教皇则自然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对立面,教会及教皇一般是敌视和压制文艺复兴运动的。笔者认为,这一看法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有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面地考察英国宗教改革得以发生的原因,从国家与教会的二元结构、异端传统、人文主义及亨利八世离婚案等因素入手,提出了英国宗教改革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中世纪末罗马教廷和教会深深陷于危机之中,十分需要得到新的支持;而前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因其局限性,未触及教会的根本利益,所以教皇容易与人文主义者合作。文艺复兴运动后期,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的神学理论,所以罗马教皇便完全改变了态度,对文艺复兴进行残酷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