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范成大为吴郡人,在其童年时期,吴郡就被金人所侵,生灵涂炭,再加上南宋的软弱无能,激起了范成大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影响范成大一生的诗歌创作,即他的为国、为民诗歌。  相似文献   

2.
自幼生活于宦门的范成大由于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其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时盛行的佛学思想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周汝昌先生笔下"好用释典禅语"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引《说郛》卷二十载吴萃《视听钞》语:"多用释氏语",并且说范成大"也许是黄庭坚以后,钱谦益以前用佛典最多,最内行的名诗人"。由于诗歌是诗人主体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由此可见其受佛教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下范成大仕宦时期儒家思想的凸显。  相似文献   

3.
苏敏学 《教学随笔》2013,(6):96+102
我们的祖国曾以诗歌闻名于全世界,被誉为"诗国"。在这个"诗国"里,唐诗犹如喜马拉雅山上举世瞩目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宋诗虽有成就但不如唐诗,因此谈不上双峰并峙。但却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别开生面,奇峰突起。因此名家不少。如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王安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多才多艺的苏轼,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多面手范成大以及杨万里等等。这其中著名的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诗歌虽然反映面比较广,但是以善于描绘乡村生活而著称,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部代表作不但开拓了田园诗创作的新境界,在艺术上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是作者诗歌创作中光彩夺目的标志。并且因这部名著而名垂青史。他的田园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4.
花志红 《文教资料》2008,(29):10-11
范成大在成都任上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本论文以<范石湖集>卷十七为依据,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范成大诗歌中的成都景象:范成大笔下的成都风俗、范成大笔下的成都名胜、范成大笔下的成都景物.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和明清(1840年以前)。时期,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高潮时期,其中,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掀起高潮的重要因素。唐宋时的民间谚语“苏杭熟,天下足”(范成大《吴郡志》)和“苏湖熟,天下足”(高斯得《耻堂存稿》卷5《宁国府劝农文》),及明清时的民间谚语“湖广熟,天下足”(沈一贯《敬事草》卷2《救天下灾荒揭帖》),反映了这两个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江苏吴县人。他是在我国书法艺苑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之一。据南宋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吴郡人范成大所撰《吴郡志》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张旭起初是在常熟县当官,担任掌管全县军事的县尉;后来调到京城,在负责宫廷卫戍任务的左率府(即左帅府)里,担任权位仅次于左率(帅)的金吾长史之职,当朝与后世尊崇者避其讳而敬称为“张长史”。张旭平生嗜酒,往往是在大醉呼叫狂走时才下笔,有时竟以头发蘸墨汁书写大字,醒酒后,自视以  相似文献   

7.
答:圩田这个词始见于宋代文献,最早的一条记载是,天僖二年(1018 年)十二月,都官员外郎张若谷言:“宣州化成圩水陆地八百八十余顷,岁纳租米二万四千余页……”(《宋会要》124册《食货》7之6;152册《食货》61之91同)。南宋杨万里和马端临的书中都说“农家云:圩者围也”(分见《诚斋集》卷32《圩丁词十解》与《文献通考》卷6《圩田水利》);范成大《吴郡志》卷19《水利门》亦载:“古之田虽各成圩,然所名  相似文献   

8.
霍俊明的《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是第一部关于70后诗人/诗歌的研究专著,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70后诗人/诗歌的特殊历史语境的分析和描述;二是对70后诗人的整体扫描;三是对70后诗人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诗学聚焦,充分地阐述了其诗歌价值和历史地位。总体上说,这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是一部70后诗人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9.
宋光宗绍熙二年除夕夜 ,江苏吴江垂虹桥上空大雪纷飞 ,一叶小舟缓缓驶过桥洞 ,乐声悠扬。这是赶往湖州家中的姜夔 ,正与范成大赠送的青衣小红一起 ,合乐演唱他新写的词。最近 ,他到苏州石湖拜谒归隐诗人范成大 ,宾主诗酒相欢达一月之久。适值梅花盛开 ,一日 ,赏梅已毕 ,范成大请姜夔即兴谱写新曲。姜夔文思泉涌 ,连作两首 ,并作曲配上。范成大当即令家妓乐工排练演奏 ,并把新词命名为《暗香》《疏影》。除夕到了 ,姜夔辞行 ,范成大依依不舍 ,特将家妓中色艺最佳的小红相赠。这一段风流佳话很快随姜夔的诗传遍江南各地。在时人心目中 ,姜夔是…  相似文献   

10.
范成大所著的《吴船录》历来都被看作是一部游记,具有很高文学价值,事实上,《吴船录》中还记载了很多民俗文化,特别是宋代巴蜀地区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我们研究宋代巴蜀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我国有名的琢玉产地之一,据宋代范成大所修《吴郡志》载:早在唐、五代时期,苏州就有琢玉的工场和名艺人了。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一书,盛赞过苏州玉工:“良玉虽集京师,工妙则推苏郡”。可见,苏州的玉雕在明代即以其精良细灵巧名闻全国,当时苏州著名的雕玉艺人陆子刚称”鬼斧神工”,曾琢玉水仙,玲珑奇巧,明代《徐文长集》中有题水仙诗五首,中有“昆吾峰尽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刚”之句。另有艺人刘念,善琢品玉,仿古之作,竞可乱真。  相似文献   

12.
范成大改诗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了一首以农村妇女劳动生活为题材的《夔州竹枝歌》:“白头老媪簪彩花,黑头姑娘双髻丫。撇下儿啼上山去,采桑已毕当采茶。”  相似文献   

13.
南宋时期,有两位曾在广西任职的朝廷命官,一个是静江府(今桂林市)知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范成大;一个是桂林通判周去非。范、周二氏博学多才,平生留心世事,深入民间,接近群众,注意调查研究。他们根据自己在广西任内的耳闻目睹,稽考有关资料,分别撰写了《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两部著作,成为今天研究广西地方史志和少数民族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范成大(1126—1193年)吴郡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以后,历任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县)知州、静江府知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以及参知政事等职。晚  相似文献   

14.
《光绪肃州新志》大约纂修于光绪五年至二十三年之间,仅以抄本存世,纂修者不详.该志保存了《乾隆重修肃州新志》之后清代很多史料,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嘉峪关市志办公室主持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肃州新志校注》校勘精审,注释详尽并多所发明,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的历史地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地理志》中,通过比较《新唐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在历史地理角度叙述的优劣,从行政区划沿革、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交通地理等方面归纳了《新唐书.地理志》的历史地理学特征,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于北山教授编著的《范成大年谱》,融年谱、作品系年与作家评传于一体,涉猎大量文化典籍,组织充分而典型的材料,详尽而准确地描绘谱主的行止履历,考证谱主诗歌和散文的创作背景及其涉及的人、事、物,描述谱主行止履历和诗文创作的历史环境。与孔凡礼先生的《范成大年谱》相比,北山先生之作在体式上更有创新精神,内容上更详尽完备。  相似文献   

17.
范成大写下的田园诗篇向来受到后人的激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在晚年写下的《四时田园杂兴》。但(《四时田园杂兴》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它是以诗人早期的咏农诗为基础的。诗人的咏农诗从早期作品到《四时田园杂兴》的发展过程,就成为一个饶有意义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蜀道难》在吟蜀诗作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世诗人从李白的《蜀道难》的趣旨"难"的相反角度出发,以《蜀道易》为题,创作了一系列诗作.较典型的有唐代陆畅的《蜀道易》,宋代晁说之、范成大的蜀道诗,明代方孝孺的《蜀道易·有序》,现代郭沫若的《蜀道奇》.《蜀道易》系列诗作,在表现内容上,从"难"转"易",实际上是对李白的《蜀道难》的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僧王梵志是一个写“打油诗”的能手。他有一诗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又一诗曰:“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宋代诗人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根据此二诗成二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的大诗人。两人关系密切,发现对方有了缺点,就用“打油诗”来“规劝”。杜甫曾写了一首题为《赠李  相似文献   

20.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蔺相如墓》这是南宋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秋,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奉命使金途经邯郸时写下的一首追悼蔺相如的绝句.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悉,遗书赵王,谎称以十五城易璧.蔺相如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范成大在这首诗中表示,他要以蔺相如为楷模,不畏"虏障"艰险,胜利完成使金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