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索洛提出的用于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余值法”理论思想,建立用于测算区域科技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并对河北省1993—200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孟祥云  孟祥红  程桂荣 《情报科学》2004,22(8):1019-1021
科技投入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增长是科技投入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投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范柏乃  江蕾  罗佳明 《科研管理》2004,25(5):104-109
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3—200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1953—2002年期间,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7.6%,表明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其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3)要加强科技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不仅要关注增加科技投入的总量,更要重视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和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5-2016年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VAR模型对中国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DP增长率和科技创新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均衡关系;科技创新投入增长率构成了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但GDP增长率并没有构成科技创新投入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GDP增长率和科技创新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比较敏感的双向动态关系,科技创新投入增长率对GDP增长率影响更大。并提出政策建议:创造良好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稳定科技投入增长;完善创新成果激励体制;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完善创新成果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对科研经费投入贡献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水平的国家GDP总值与R&D经费投入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GDP对R&D投入的贡献力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上升期的国家非常重视R&D经费投入,中国在统计时间段内科研投入平缓增加,但科技竞争力整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科技投入与工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方法,根据山东省2000-2005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与工业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比较而言,科技活动人员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本文运用经济模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有了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能够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而经济的不断增长能带动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文章根据1991~2000年武汉市的统计数据,对该市R&D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灰色关联研究。结论表明,R&D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对武汉市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作用,且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贵州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科技活动人员数和R&D经费投入等数据,测算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出贵州省经济增长与科技活动人员、R&D经费投入均高度相关,且R&D经费投入对经济促进作用更显著的结论,并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优智 《科研管理》2014,35(9):58-68
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分别研究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LSTR2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LSTR1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到我国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广东省1991-2007年间三大引文系统收录的文章篇数、专利申请量、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及转化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创新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限,产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创新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却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依据对广东省有效数据的分析,探讨其现有科技发展模式的缺陷,对加快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技术引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东省技术对外依存度为研究目标,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国家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模式,分析了我国目前技术依存度分布特点,重点分析了山东省在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上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山东省技术引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黑龙江省1985—2013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本文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教育综合指数法,分析了教育对黑龙江省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些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本投资的拉动。在各层级教育中,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他层级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不足。鉴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针对黑龙江省教育投资不足的现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协调各层级教育投资比例是模型自然的推论。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物质保障和动力,研究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增加科技投入和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8-2007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为研究样本,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变化情况.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公式法和经验参数法对2001-2019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测算和评估.研究发现,受加入WTO、创新资源基数较低以及制度红利等因素影响,广州在2001-2008年间科技创新贡献率有较大提升.2013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对新技术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且经济增长方式从原来依靠外资技术外溢性带来的技术推动开始向依靠自主创新的生产模式转变,而转变过程中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冲击、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制度性因素限制增强以及自主创新自时滞性较长等诸多因素影响,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新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在短期内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但从长期看推动作用呈不断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钱娟 《科学学研究》2019,37(3):436-449
本文通过构建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和包含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函数模型,实证考察中国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991~2015年中国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和能源要素,偏向资本和能源使用、劳动节约型;要素替代弹性,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节约偏向型;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自主创新R&D的经济增长效应最高,技术改进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有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宗成  江激宇  李冬嵬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480-1485
 以1990-2006年中国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在建立技术进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技术进步水平指数(TPI),并对以技术进步水平指数测度的我国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我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小;第二,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第三,当技术进步受到一定冲击发生变化时,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长久、持续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Externalities as conventionally defined miss many of the spillovers that are both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s that underlie economic growth. We introduce a much wider concept called technological complementarities. New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GPTs) rejuvenate the growth process by creating technological complementarities, which are adequately measured neither b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nor by externalities. There would be major gains from technological change even if the returns on capital invested in innovation never exceeded the returns on investing in existing technologies so that there were neither externalities nor positive changes in TF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