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会议新闻是报道会议中发生的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会议新闻是不可回避的,它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组织领导与推动工作、社会监督、鼓动激励的重要功能。会议新闻几乎占到整个电视新闻的三分之一左右。所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过多过滥,报道手段、报道形式又单调俗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摆脱俗套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在报道角度、标题拟定、导语、主体写作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会议新闻耐看,观众愿意看,使会议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经得起考验。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的写作,历来是记者(通讯员)感到棘手的问题。在编辑部,常听到这样主张:少发些枯燥无味的会议新闻。读者阅读报纸,也往往对会议新闻不屑一顾,顶多浏览一下标题而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会议新闻都是枯燥无味的。请看这则外国记者采写的《私家侦探召开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的报道: 他们走起路来,皮鞋并不吱吱作响,他们也不用撇嘴角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如何改进会议报道时,讲究导语的写作技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下面试以新华社的几篇会议新闻的导语为例,对其写作技巧略加探讨。一、在导语中要突出鲜明的个性。就是根据人物身份、职业等方面的特点来写,如1989年11月2日新华社报道的《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双先”受表彰》的导语:“长期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电影发行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从新闻的角度可以把会议分为三类,一是影响地方政治经济生活的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包括党代会、“两会”等;二是一般性会议,如各行业或专业性的工作会议;三是各种招商会、推介会或庆典等活动性强的会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广播新闻采编审工作的历练。谈谈写作广播会议新闻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一位盲和尚能以鼻识文,判断文章高下,好文章焚之其香如兰,闻之回味不尽;坏文章焚之其臭无比,闻之令人作呕。这个故事是古人对文风的生动注解,古文尚且如此,新闻报道何尝不是这样?开会是常见的工作方式,也是新闻的重要来源,新闻的"富矿",在会议新闻占据时政版面"半壁江山"的今天,如何从会海里捞出活鱼?如何让会议新闻更耐读、有趣?几乎每家主流媒体都在研究、探索、实践,每位时政记者也都在琢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读者的兴趣点会发生变化,会议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会议新闻写作的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又常谈常新。  相似文献   

7.
新闻事业在迅猛发展,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促进了新闻改革的加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全国晚报不过10多家,改革开放以来,晚报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国晚报除台湾以外,已发展到130多家.这种发展速度,在我国新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武汉晚报复刊10年来,尤其是近7年来,花了较大的精力,对晚报各类新闻写作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从1993年10月份开始,我们就着手对晚报新闻中难度较大的会议新闻的写作改革进行了尝试.根据一些兄弟新闻单位的做法,结合我们的自身实践,我们把会议新闻写作方法的改革归纳为“会议新闻写作八法”.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我们的许多新闻长期摆脱不了一种呆板的格式?为什么有些语言就是那么生硬、干巴?为什么许多生动的事物一写出来就成了一堆乏味的概念呢?除了采访上的原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写作问题。这些写作上的缺陷,直接影响了我们宣传报道的效益。能不能在新闻报道中,或者说在一部分新闻报道中增加一些形象的东西,而不要老是用概  相似文献   

9.
10.
11.
秦勇 《记者摇篮》2004,(9):21-21,23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说明了导语在新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表明了导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一、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从前面谈到导语的产生和"导"字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导语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4.
“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都会自然地设想,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是没有水平。”说这话的是美国新闻学教授威廉·梅茨。这句话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在于它一针见血地点透了导语对新闻,乃至对记者的极端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许多名记大腕对导语的写作极为讲究,常常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有的甚至翻来覆去、几易其稿,唯恐自己写的导语没有个性、落入俗套,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式。“立片言以居要”,消息导语的作用不仅在于对主体内容的提炼,而且还在于提高新闻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闻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基本的原则,新闻写作也是如此。把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坚持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是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保证。无论时代发生多么大的变迁,新闻事业如何深化改革,新闻传媒如何竞争激烈,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永远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以精品新闻提高报刊的影响力、引导力,是近年来许多媒体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从精品新闻的特征和创作等方面作简要分析探讨,以期得到同行的指导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涉及家家户户,是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新闻报道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从16年前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全国教育大讨论,到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下的"大  相似文献   

20.
谈到新闻的语言美,首先让我想到的是经典新闻名篇<难忘的英格丽·褒曼>.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她在影片中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时增加;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多少信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便送到了她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