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需求预测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俞培果  杨晓芳  沈云  廖斌 《预测》2002,21(3):9-12,17
文中提出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当前科技文化背景的高等教育需求模型的建模方法,并用以对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状况以及未来10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崔晟 《科教文汇》2008,(29):1-1
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从分析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走向入手,提出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教育质量偏低、教育规模扩张与经费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总结出高等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转变、高等教育改革继续深化、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等一系列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通过对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本紧密联系,是人力资本开发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人力资源的状况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是偏低的。针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强烈,扩大教育规模、实行大众化教育迫在眉睫。同时高校也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人力资本开发,培养出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探析——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区域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区域经济水平决定其发展规模。当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级济发展。高职教育应当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相适应,才能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想真正理解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必须理解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经济改革,就没有经济高速增长。而经济高速增长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使中国大学管理运行的外部制度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据此,闵教授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三方面阐述上述主题,内容翔实、深入浅出,下文仅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从高等农业教育在服务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农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等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高等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农业高等教育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村经济发展要依靠农业高等教育,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1999-200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种方法研究各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各省市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当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不再持续增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洋 《科教文汇》2009,(14):3-3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与办学机制的一次大胆改革创新。独立学院的产生、发展不仅快速扩大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了高等本科教育供需矛盾,也是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有办学热情的社会办学力量的有机结合,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为社会提升了人力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詹棠森 《内江科技》2011,32(12):2+19-2,19
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的形态,地方特色型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准确定位、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彰显特色、依托陶瓷行业发展、建设好地方特色型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地方特色型高校的重要使命。本文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创建特色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24)
经济条件制约着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国民受教育的水平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同时,教育水平也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人均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生均教育经费衡量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招生人数衡量高职教育规模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高低对中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传统农民工高,有较强烈的培训意愿,他们对培训所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他们是否参加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适应形势上的变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模式也必须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及培训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西方高等教育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革及文化意识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西方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影响力有增无减,甚至发展势头愈来愈猛。本论题即针对此提出研究,分别对西方高等教育在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和总结论述。拟通过对西方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伴随相关政策的出台与经济条件的好转,出国深造形成一种强劲文化浪潮,在这一浪潮的影响下,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去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留学人员的数量每年也呈现出一种井喷式增长……通过对这一系列历史进程的研究,来探寻西方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合理的一面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以及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核心战略性资源,因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文章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提出未来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考虑的"双重转型",即人力资本梯度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同时,通过借鉴主要发达经济体典型高等院校正在进行的改革新举措,针对以上两种转型要求,提出培育第三级人力资本、利用信息化扩大高等教育内涵以及高等院校结构性改革3个方面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瑜纯 《科教文汇》2014,(8):120-121
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性人才,因此,成为一个合格的、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技术性人才势在必行。英语作为基础文化学科已经渗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中职教育中,英语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其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使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很难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高校第一年教育,又称“大学第一年教育”(FYE)。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不再只满足于数量要求。新时代,我们希望通过各界努力,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第一年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于大学和社会的认知、专业技能的掌握、未来职业选择、人生规划;高校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能力的评价、师德的遵守;高校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计、质量水平的评估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目标制定、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等。  相似文献   

16.
徐衡  熊琴琴 《科教文汇》2014,(31):21-22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再次发展起来,并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国民办高等院校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经过国家、地方政府以及民办高等院校自身的努力,正在良性循环中不断的提高。一所大学想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保障教学质量,民办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师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则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宁静静 《科教文汇》2014,(36):148-149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上升迅速,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高职院校的医学生肩负着基层社区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在医学生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既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的需要,也是对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健康教育应成为高职院校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吕静 《科教文汇》2013,(36):112-113
随着我国教育主体结构的不断变革,高职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深度的推广与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身拥有的综合人才培养系统,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应措施,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对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并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依次呈现高、中、低三级阶梯。(2)研究期内,中国各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第一个时期(1982~1997年),人口文化素质提升幅度与初始水平相关;在第二个时期(1997~2005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中国31个省份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协调发展型、素质滞后型、经济滞后型和双双滞后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芮林坤 《科教文汇》2014,(33):196-197
建国六十多年来,江阴历任领导都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举全市之力,积极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发展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为江阴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这也是江阴经济发展能够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