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辉煌灿烂的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蒙古族的民族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已经积淀了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特别是蒙古族的婚俗文化,更是别具少数民族风情。本文通过对蒙古族婚俗同游牧文化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了蒙古族婚俗的一些传统习俗,让人们对蒙古族的婚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苑》2014,(1):40
<正>2013年12月26日记者获悉,沈阳全市老科协2013年帮扶农户727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1项。市老科协以村屯农民和小微企业为重点对象,强调出实招、求实效。东陵区王滨乡荒地村是区老科协扶植的脱贫致富典型,该村6个活动小组中的50名会员在分会会长的带领下帮助农民致富,促使该村今年人  相似文献   

3.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以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都会有不同的婚俗习惯。本文将对中泰两国婚俗中的程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了解两国婚俗习惯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陈慧 《科教文汇》2014,(16):225-226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以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都会有不同的婚俗习惯。本文将对中泰两国婚俗中的程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了解两国婚俗习惯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西藏实行民主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藏社会变迁有了惊人的变化。但是,一妻多夫制婚俗仍在后藏江孜一带普遍存在,文章采用蹲点考察研究方式,试图分析江孜卡卡一妻多夫制婚俗存在的方式和至今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天门地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的不同,揭示天门地区当代婚俗中的诸多泛民俗现象,并由此引发笔者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所蕴涵的女性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登云 《大众科技》2013,(6):339-341
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是仡佬族灿烂民族文化中一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它是仡佬族自由婚姻被封建包办婚姻取代以后,仡佬族出嫁姑娘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婚俗文化。这种婚俗文化蕴涵着厚重的女性情怀,在此种婚俗文化中,仡佬族出嫁姑娘抒发了对封建包办婚姻无奈之叹,倾诉了兄弟姐妹骨肉分离之亲情,表达了对未知新生活的惶恐和不安,充满对至亲好友美好生活的祝福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为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民组织化科普服务体系的理想模式和运行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技协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婚俗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婚姻习俗。韩国和中国同属东亚国家,自古以来交流频繁,而且韩国也是儒家文化圈的一分子,从韩国的婚俗状况,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鲜明的民族特色,还能看到儒家文化在婚俗中的反映。简单婚俗与“男归女第”同我国一样,韩国在原始时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婚礼及其习俗是随着一夫一妻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初期的婚礼形式必然很简单,结婚的男女只要向他人宣布二人成亲结为夫妇即可。此种形式保持了很长时间。到了公元676年至935年的新罗时期,婚礼形式稍有变化,光是口头宣布不够了,还必须请家人和族人来,…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8,(4):67-67
"我们国家有9亿农民,却没有一个农民的节日,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对来自云南的农村夫妇杨明、肖燕对记者说。他们分别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将联合倡议设立"中国农民文化节"。  相似文献   

11.
黄澎 《科教文汇》2011,(20):52-52,69
本文从封建伦理观念、古代婚嫁礼俗、古代女性生活天地几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礼俗文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史占格 《科教文汇》2014,(25):170-172
通过文献资料、田“调查等方法,对贵州穿青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穿青族有着悠久的体育文化历史和极深的体育文化内涵,其主要特色贯穿于其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婚俗礼仪、娱乐嬉戏中。穿青族作为一个有着自身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其丰富多彩的生活体育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郭明月 《科教文汇》2014,(29):92-94
人生仪礼民俗是关于民俗主体的民俗,是关于民俗主体的民俗事象。民俗个体负载着民俗,民俗影响着个体。人生仪礼民俗具有个体性与社会性混融难分的本质特征。人生仪礼民俗中客观性与主观性不可分割、象征性与现实性混杂、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密切交织。人生仪礼民俗承载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与看法,发挥着以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培育个体、传承文化、延续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质健康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体质是维持健康的基础,提高农村回、汉族群众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农村回、汉族群众体质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回族群众生活习俗对体质与健康状况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回族50岁以上人口体质与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汉族。在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继承民族生活习俗,这对促进农村回、汉族地区群众增强体质、健身防病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索尔.贝娄的两部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分析人类由于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的冲突而产生的精神危机。《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表现了主人公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社会里,对精神危机的深刻反思。而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则通过一对夫妻失败的婚姻来揭示美国社会畸形的价值观,婚姻和爱情失去了本来应有的神圣和纯洁,成为一种利益驱使下的交易。然而,尽管面临着这样一些不同层面上的生活中的困境,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到最后都没有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王园媛 《科教文汇》2011,(20):60-61
本文对维多利亚时期夏洛特的作品《筒.爱》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探索其主人公简.爱婚姻的原因,、在《简.爱》中,简出身卑微,从小就成为孤儿.历经艰辛.而罗切斯特属于社会上层人物,非常富有。然而,在那个阶级.他们最终成为幸福的夫妻。作者认为导致他们最终结婚的主要原因有四个:真爱、简的善良、独立以及平等。,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在当今社会,想要得到幸福的婚姻生活.女性应该更多地注重真爱和女性的独立,而不是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立 《科教文汇》2012,(23):88-90
乡土资源涵盖了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两方面的内容,包括当地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和生产经验等诸多领域的因素,与语文课程资源有广泛的交汇,高度的融通。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必将拓宽课程的教学空间,滋养生命的语文课堂,丰润诗意的教育情怀。这是在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适应语文教学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是中国民族节日的标志,春节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文化心理。在关中西部,传统春节具有信仰性仪式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中西部的乡村民众悄然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生活饮食由节俭寄托转向市场消费,游艺娱乐从个性体验转向社会表演,礼俗传承由仪式转向形式,心意信仰由祈望转向实用。面对年俗的转化,我们要正视市场消费心理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复兴传统民间文化精神,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持存人文心态,守护节日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