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为教师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竞争。面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扶",职业院校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的"学""研""思"。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剖析课堂教学职业性的具体内涵对于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思路、落实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意义重大。鉴于校情学情的复杂性,各职业院校都有其落实办学特色的专业教师培养体系,本文仅通过中瑞案例为专业教师职业性的培养另辟思路,以期展开对我国职业院校更科学高效的专业教师职业性培养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树超 《上海教育》2007,(7B):31-31
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为教师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竞争,面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相似文献   

5.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新的角色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备课程整合角色;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性,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备职业文化传播角色;基于工作过程的生成性,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备课程创生角色。  相似文献   

6.
探析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与人本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领导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应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问题,要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减轻教师心理压力,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确保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成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教师、学生、学校的不良影响,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人本化的管理策略,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看"发展"。就是既要看学校有没有发展,也要看教师有没有发展、学生有没有发展;既要看原有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也要看现在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既要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看全面发展目标下的个性发展,更要看"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职业院校和师生群体,评价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但更多的是发展和改进的需要。突出评价诊断、改进、激励等发展性功能,更适合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教师"双轨制"培训模式就是要发挥高校和企业在教师培训中的双主体作用,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了"双轨制"培训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了"双轨制"培训模式的构建方法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谈话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和查阅文献法,对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新入职教师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新入职教师要经历高期待、高热情、不相信现实、抑郁、直面现实五个心理发展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建设专门培养职业院校教师机构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对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实行严格的"老带新"制度、重视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优秀的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途径是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但由于教师自身及企业方面原因,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要真正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除了加强管理与考核,还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国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任务。我国现存的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2018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此类院校的目标定位偏离"职教师资"培养初衷,实践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本应具有的师范性、技术性和职业性特征正在褪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本位有待回归,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需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学校主动协调推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组织实施“两课”教学的过程中,除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完成一般的教学内容之外,特别要努力突出其“职业性”。 ——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突出“两课”教学的职业性,要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相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教师的类型特征逐渐凸显,即素能要求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表征形式与实现路径更加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双师”认定存在“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双经历”等多个表征形式,这些表征形式本质上是基于职业教育一定发展阶段对教师素能要求而提出的,有其创新性、积极性和局限性。未来,“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教师类型的特征会逐渐淡化,而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基本素能的属性会得到强化。基于此,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本质上是教师队伍群体的专业化,要体现类型教育赋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要坚持专兼结合,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要持续加强职后培训,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对技术技能的强化需求;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激励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董炳友 《教书育人》2013,(15):74-75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而言,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截然不同[1]。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糊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开发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标准,是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培训体系和结构的客观需求,为实现产业发展与专业教学需求匹配提供了根本保障,对促进职教师资队伍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职业分析理论、能力结构研究范式为理论依据,坚持“职业性”与“专业性”并重、“师范性”与“实用性”结合、“科学性”与“示范性”融合的原则,遵循标准开发程序和标准开发逻辑的技术路线,聚焦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需求、专业教学能力提升要求,关注教师企业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模型建构为核心开发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标准。该标准具有本土特色、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成果转化、形成开发平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专业已成为职业院校的一大朝阳专业,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围绕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展开叙述,从学校宏观管理和教师觉悟成长两方面分析,强调学校要确立"以岗定教"教学模式,创新培训培养模式,广开技能比赛和教研活动,打造快乐学习型团队,教师要点燃生活激情,提高学习力和行动力,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调适职业性格,拥有健康身心,大胆实践精彩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17.
<正>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走普通大众"同质化"和"模仿化"的道路,而应有其"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特点和更高要求,"互联网+"中的"+"在职业教育领域更应凸显"专业"。发挥专业教育优势,通过技术或思路创新谋得创业的创新发展,从而引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才是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立身之本和不竭源泉。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针对师生的"教育",都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也都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能人为和简单地将它们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普遍缺失,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校、企业自身价值取向的原因;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既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措施作保障。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主要指职业院校教师顺利完成所从事的活动,以及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力量。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具有时代特征,可从三个层次来建构,即"三步曲"。一是指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一个自我主体的、具有完整人格的普通人应具有的生存素质,即"现代人的素质";二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社会发展所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有的素质,即"职业人的素质";三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其功能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即"专业人的素质"。本文试着从这三方面来阐述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建构。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存在着发展局限,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供求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时,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环境条件也趋于好转。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要建立以"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基地"教师培训共同体,形成一套完善、连续性的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的保障机制,有效发挥培训共同体的最大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