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0—2015年421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考察多元化经营、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多元化程度的企业,其股权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基金持股对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董事会规模与技术创新型呈显著正U型关系;不同多元化程度的企业,其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因此,公司治理应该与多元化程度相匹配,只有采取灵活的公司治理,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三家制造企业进入新产业多元化的案例,对外部环境、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外部环境是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驱动因素;企业通过外生性手段和内生性手段获取的技术能力是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条件;企业在研发管理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具备的管理能力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必要保障条件;企业通过合作、收购以及重组等资源整合方式能够使企业快速实现多元化结构整合,并有效降低成本。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了多元化战略影响因素的三棱锥模型,并指出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综合考虑四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与国外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聚焦”的发展战略不同,近一半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选择“多元化”突破发展瓶颈。已有多元化战略影响因素研究大多考虑某单一或多个要素,尚未深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因此,基于21家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据,采用fsQCA方法,结合“隐形冠军”及多元化战略研究,探究“供给侧—需求侧—外部环境”前因条件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内多元化分为需求侧协同型、关系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3种模式;产业间多元化分为能力驱动型、混合驱动型和环境驱动型3种模式。其中,需求侧驱动为产业内多元化提供内生动力,外部环境是产业间多元化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核心能力以不同形式对两类产业多元化起到显著驱动效应。本文基于组态观的整体视角,检验和拓展了中国情境下隐形冠军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克服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天花板”,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选取2011—2013年深交所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并测算RD资本存量,利用回归分析来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独立董事对二者关系没有调节作用;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资产负债率对二者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于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行为,从创新方式和策略选择两个方面,选取颠覆性创新和柔性策略相关指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fsQCA)分析得出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路径,并找到追赶路径中的核心条件和边缘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对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有积极影响;采用柔性策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和柔性策略交互作用下可以提高后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建议,寄希望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后发企业追赶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追赶、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研究,从企业创新和战略层面探讨其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消费者接受程度和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态度来衡量后发企业是否采用柔性战略,同时衡量后发企业新产品是否具有市场优势以及追赶超越的难度;基于20个典型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分析法和二分法进行编码、赋值和校准处理,最终得到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的6条路径。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在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后发企业往往通过边缘市场培植新技术发展直至符合主流市场需求,但后发企业要善于采取颠覆性创新方式;柔性战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弥补后发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综合性、立体性和多维度的创新能力,且与柔性策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后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后发企业的追赶。据此提出在多元化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的交互作用下,后发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多元创新能力,并充分结合自身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驻海外某通信企业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归巢效应的概念。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相关调查数据.得到影响归巢效应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降低归巢效应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旨在构建和分析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倾向性评价模型。针对现有的研究不足,在前期文献分析和应用扎根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范畴,得出了团队创新精神、行业环境、组织创新文化、企业战略选择和外力的不同维度集成下制造企业对突变式或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评价模型并通过仿真得以实现,具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最终仿真试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能很好地对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类型进行评价预测,精度高、操作简便,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0-2011年我国14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首次构造相对应的解释变量区分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并在不同技术层面上,实证检验出外商投资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溢出效果的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一,示范效应下的模仿学习渠道获取的技术外溢,仅在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在新产品市场转化和专利研发层面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二,竞争效应下的技术解译渠道获取的技术外溢,尚未帮助内资企业突破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关系;三,外企技术人员流入内企的规模和技术层次都不高,仅仅在新产品市场转化层面产生显著的技术外溢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智  徐广成 《软科学》2011,25(4):106-111,116
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指数,利用我国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内外部公司治理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因素是影响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因素,健全有效的内外部公司治理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推动公司治理的有效改善和良性发展。最后对于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执行的效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境战略能否驱动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赢直接关系到企业开展环境战略的积极性.为此,本文利用中国四大重污染行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战略与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得出:①整体而言,企业实施环境战略能够显著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双赢.②进一步分组研究显示,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市场竞争条件的企业环...  相似文献   

12.
任晓松  马茜  刘宇佳  赵国浩 《资源科学》2020,42(9):1750-1763
以中国2011年出台的碳交易政策作为一次天然外生冲击,选取2010—2018年微观企业数据构造准自然实验,分别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及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该政策对高污染工业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验证碳交易政策能否实现经济红利及其传导机制。结果发现:①碳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高污染工业企业的经济绩效,实现了经济红利。②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政策可通过低碳补助扶持效应、企业获益激励效应和研发创新动力效应间接影响高污染工业企业经济绩效,其中企业获益激励效应和研发创新动力效应两类机制表现出促进作用,而低碳补助扶持效应呈现出遮掩效果。③异质性分析显示:就总效应而言,碳交易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优;就中介效应而言,碳交易政策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经济绩效的总体中介效应明显,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经济绩效只存在部分显著的并行及链式中介效应。本文从微观视角对中国碳市场理论构建作了有益补充,为碳交易政策的差异化实施和高污染工业企业减排增效机制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