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光冲击波作用于材料上时具有作用时间短,冲击载荷幅值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激光在很多场合下被用于材料加工成形,甚至可能代替传统的化学燃料将飞行器送上太空。随着对激光冲击波的深入研究,其应用场合可能还会被不断的拓展。本文主要回顾了激光冲击波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及已获得的理论模型和激光推进的试验成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信息、生命和材料三大学科为基础的世界规模的新技术革命正风起云涌,它将人类的物质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材料学科以化学为基础,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研究开发新型材料及其应用和对传统材料的改性研究。可以说,材料学科是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因为只要有某些高性能化学材料诞生,就会带来其相应领域研究技术的发展,带来某一类产品的更新,如电脑更新之快,现代高性能武器的涌现。新型化工材料在高科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诸如宇宙飞船、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通讯卫星、人类生命工程等高科技方面,无一不与新型化工材料有关。1.医…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工程所用的材料也逐步更新,就像现在大多数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它不仅性能优越,而且适用范围很广,高速铁路的施工中也会用到这种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有较低的水灰比和收缩性较强的特点,要将高性能混凝土的这种优越性完全展现在高速铁路上去,就要对其的性质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等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根据其特点来进行成分配比,还要关注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甲醇汽油是一种集替代、节能、环保于一体的清洁运输燃料。随着我国替代能源创新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产业链的延伸,甲醇汽车燃料将成为我国日益增长的燃料消费的重要补充,其工业应用将使甲醇从有机化工原料直接提升至运输燃料,在拓宽甲醇应用领域、延长产业链、节约资源/能源同时,为现代石油化工企业改变原料路线/工艺路线、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清洁运输燃料提供了新途径。本篇着重在《M20甲醇汽油合成技术》的特点和优越性及《M20甲醇汽油合成技术》的工业推广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CONCRETE,简称HPc)的提出,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工作性成为另一重要性能指标;体积稳定性、抗冲耐磨、抗疲劳等性能也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新型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的出现,为混凝土实现高性能提供了技术条件。 1、HPC的施工控制。针对上述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性能上的特点,HPC的施工应有更严格的要求。同时,HPC拌合物的质量以及硬化后的性能也会受到配制、运输、浇筑和养护过程的影响。因此,施工  相似文献   

6.
130t乏燃料容器起重机是燃料厂房内的主要燃料装卸设备之一。乏燃料运输容器水平放置在运输车辆上,从标高+0.5m进入燃料厂房的收发间,130t乏燃料容器起重机将燃料容器吊装至准备井中后再放到容器装载井,完毕后130t乏燃料容器起重机以相反的次序返回。通过设备吊装口将容器运回到运输车辆上。  相似文献   

7.
陈叶涛 《科技风》2014,(20):121+125
本文首先对有关燃料乙醇工艺的理论及工艺过程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阐述,如乙醇发酵动力学、乙醇分离过程。从而建立化学工程的视角对该化学工程中出现的流体流动、质量传递、热量传递以及发酵生化反应对燃料乙醇工艺产生的实质性作用。笔者提出以化学工程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得出燃料乙醇生物反应工艺工程中,对于工程规律的研究、工艺流程的创新以及工程放大等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引起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浓厚兴趣。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极大关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全球性化石资源过度消耗及挥发性有机物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我国生态环境,而且阻碍以化石原料为基础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同时,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持续利用的燃料和化学品来源.因此,以综合利用生物质资源制造高性能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为重点,加强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制造过程中的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复合成型等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的功能材料,其作用已广泛得到人们的重视,正广泛应用于水利、道路、建筑、铁路、电力、机场等。这些材料大部分是有机纤维及高性能纤维,这些材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质量与功能,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1.
起重机在我国各种工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起重机将各种所需要的材料向高处运输,在其他领域中,采用起重机同样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一旦起重机出现故障,工作的过程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对桥式起重机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多个方面讨论起重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这些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桥式起重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完成速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对于周边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起来。在铁路运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单位往往会使用一些工程列车运输工程材料。这是因为在工程列车运输与公路汽车运输相对比,其更具有运量大的优势,并且运输的速度快,费用省等诸多特点。最为突出的便是运输钢筋砼桥梁及钢梁、轨排、道碴等,从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工程列车运输具体的优越性。本文主要针对工程列车运输综合运价展开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减排增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途径。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渔业生物的碳汇功能也受到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以非投饵型的贝藻养殖为主,养殖种类丰富、营养层次多样、养殖技术成熟,"海洋负排放"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贝藻类养殖的负排放过程复杂,其负排放的科学原理、过程机制、计量方法及增汇途径等科技问题正在被逐步认知和解决。文章阐释了渔业碳汇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可能影响,提出了拓展养殖空间和提高养殖单产、基于养殖容量管理制度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蓝碳牧业工程、海洋人工上升流增汇工程等践行"海洋负排放"的技术途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比将燃料电池和内燃机在原理、应用、产品、定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描述,其中通过燃料全生命周期分析与先进产品技术剖析可以了解未来燃料电池可能的发展趋势;也通过产品多角度对比指明燃料电池存在的不足,并建议燃料电池发展需要向传统内燃机技术靠拢;最后对燃料电池和内燃机在未来能源社会的定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能满足特殊性能和特殊用途的混凝土,仅采用常规材料、普通拌和、浇筑和养护等措施达不到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而是必须通过提高浇筑、捣实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长期力学性能、初期强度、刚度和体积稳定性以及延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是现代化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施工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建设单位开始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在其中,但是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建设单位在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时还不够规范,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其加以重视,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来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就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雷立旭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极材料、光转换材料、阻燃材料的合成和表征,以及废旧电池的资源化和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问题研究。二次电池是一种便携能源,可以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然后在使用时将储存的化学能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电能——化学能相互转换可以进行上千次,使用成本在一次电池的1/30以下,因此受到了小型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1):9-9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加拿大燃气净化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车载制氢系统,该系统可直接将汽油、柴油、乙醇和生物柴油等转换为氢供燃料电池使用,从而免去了氢燃料运输和存储的麻烦。研究人员称,这是氢燃料汽车研发上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田开发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柔性软管是一种新型的管道形式,随着油气劫探逐渐走向深水,其结构、制造、运输和安装等方面的工艺日趋完善,在海洋石油开发特别是深海石油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柔性软管进行介绍,重点探讨了柔性软管铺设的几种方法以及海上施工所需设备。  相似文献   

20.
曹丽云  宋建峰 《科技风》2013,(13):132-133
海洋工程的钢结构产品的特点是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外观尺寸不规矩,而且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产品的重量是越做越大,体积越来越不规则,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运输需要特殊的装备和技术。在某深水起重铺管船吊机建造项目中,海油工程首次尝试了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滚装运输,这种新的运输方式的应用将对海油工程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