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但在目前的朗读实践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相同相近的声音形式表现不同的文字内容的现象,刻板雷同,单调乏味。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朗读的规律认识不清,缺乏声音形式的具体性。朗读的语言单位有词、句、段、篇等层次,朗读的声音形式的具体性体现于这些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之中。词是朗读材料的最基本单位。因为词义的同  相似文献   

2.
何世峡 《云南教育》2001,(14):40-42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说道:“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朗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学习朗读。   一、朗读的特点   1.声音   朗读当然有声,但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其复杂性和灵活性。声音形式变化无穷,声音表现稍纵即逝,难以捕捉,难于描述,难于把握。一篇文字作品,由同一个人朗读,第一遍与第二遍比较也会有许多差异,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朗读文字的处理呢。因此朗读的声音形式必然充…  相似文献   

3.
语素和词是汉语语法的两个基本单位。吕叔湘先生说:“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宋玉柱先生在比较了目前有关词的几种定义的优劣得失之后指出,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形体和意义都固定化的造句单位。”于是,不少学者便从表义的明确与否、声音形式的固定与否、运用的自由与否等几个方面对语素和词加以区别。冯广艺先生从层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语言层级装置中处于最底层的有意义的单位叫做语素,比语素高一级的处于次底层的有意义的单位叫做词。”为了醒目,我们不妨把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词义的性质是什么?词义是怎样变迁的?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就是词义。词义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社会性。词义是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共同理解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这就是词义的社会性。2.概括性。词义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言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将文字变成声音,而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听众。朗读的特点首先是具有口语化,但它比自然言语更为准确、生动、典型,更具美感。因此,朗读要艺术地运用言语技巧,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而且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体裁、不同内容,读出不同的韵味、不同的特色。然而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不但谈不上什么艺术性,而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发音不准;朗读中常发生漏读、添读、读破词、读破句的现象;唱读现象…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而文学是通过文字的组合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用声音来展示内容,即使文学落实到文字上,也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朗读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文学需要音乐的更好的体现,音乐中又有文学因素。所以说音乐与文学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文字是物质世界的,语言是一种波动,是有能量传递的,是精神世界的……"所以声音有其感染力。语言学习之初,人们就靠声音传递、接受信息,传递情感。文字学习内化后,阅读成为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朗读可以把自己内化的能量更高效地传递出来,再一次更深层次地内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将让孩子受益终生。朗读有意义的文字片段能传递责任感、温情符号,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高群  胡习之 《学语文》2021,(2):95-96
《济南的冬天》一文出现了6个“得”字,从语言单位,或者说语法单位来看有两个“得”:作为语素的“得”和作为词的“得”;从语法属性来说有3个“得”:语素“得”、助词“得”与助动词“得”。分清不同的“得”,有助于朗读教学、体味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朗读教学的审美追求和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教学则通过有声语言再创造文字语言中的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思想内容,使学生获得语文课本中的诸多信息、知识,达到甘美的享受。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明智而主要的教学手段。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均可作这方面的佐证。为了让朗读教学在更高层次上审视和规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心理学理论来认识、指导朗读教学,找…  相似文献   

11.
朗读中的停顿指朗读时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朗读时需要气息,气息有长有短,但总要换气;同时,停顿也是表达上的需要,它是划分语音段落、语言层次的重要手段。合理、正确的停顿既可以调节呼吸,又可以显示语法结构,使语意鲜明,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朗读中的停顿是必不可少的。而聋生在朗读中常会出现一字一顿、破词断句等停顿不当的现象,文章对30名聋生朗读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文摘     
教学文摘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一、朗读与朗诵的区别1.朗读和朗诵的形式不同。虽然两蓄都是有不可依,都是在理解、感受原作的基础上,刘作显进方再创作,但朗读是不慕丹作品文字的“稻’,是佞照作员的文字进喜、边想、边读。真中“蕾”弓“读”州同双重机遭,交z重叠...  相似文献   

13.
大纲指出:“每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低年级中,由于学生接触的书面语言文字材料较少,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一字一顿地读或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重音、停顿、语调、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是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朗读的功能,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不亚于文字作品本身。一、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在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因此,必须通过朗读这种声音的媒介,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它,提高语感能力。请看《琐忆》一文中的一段:“鲁…  相似文献   

15.
朗读,即高声诵读.它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把书面文字转化成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把文字所表现的形象、情感、节奏、韵味等元素,以语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换言之,朗读就是对文字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因此重视和提高朗读技巧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想像中体味文字之妙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有活力、有生命的。”想像是阅读的翅膀。赋予文字以生命,就要点燃学生想像的火花,读书时不仅要看文字,更要看到由文字触发而呈现的画面,读出文字的声、色、情,读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这也是引导学生在丰富表象和体验的想像活动中,实践语言、发展思维、享受审美情趣的良好手段。如特级教师闫学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通过如下三个问题指导朗读课题,给了学生一个美妙的世界“:透过这三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加点儿色彩的话,怎么办呢?“”如果要给画面加点声音,你想加点什么声音?”于是,如投石击水般,学生的想像力被激发出来了,同样的三个词语在每个孩子脑海中的画面却各不相同。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课题,在教师的引领下,竟然也能读出画面、读出温度、读出生命的气息、读出这许多的感受来!那些文质皆美的好文章,生动有趣的文字,那些文字中的神采飞扬、美丽情怀、精辟思想,值得我们引领学生边读边想,反复揣摩,读出声色和美感,读出童趣和感动,让他们在品味好词中去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也让他们的情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和广阔的想像空间中得到濡染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前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朗读是用响亮清晰的声音语言转换书面文字语言以声释义的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方式。而今,在新的教学形式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朗读教学地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邬春琴 《现代语文》2009,(6):100-101
王尚文先生曾说过:“词之为物,有它或不可须臾或失的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口头为声音,是听觉对象;书面为文字,是视觉对象。词的声音和形体,跟蝉声和桌子的形体不同,他们都表示一定的意义,而意义总是抽象的概括的。词作为一种符号是物质的形式与抽象的意义的结合体,因而有别于一般的听觉对象、视觉对象。言语由词按一定的关系组合而成,因而言语必然是具体可感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客.作为教学手段的朗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朗读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一部作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绘形绘声,入情入理,学生被吸引进作品之中,受到思想感染,潜移默化,提高了思想境界.朗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熟读成诵,反复吟味作品语言,咀嚼、消化,可以增加自己的语言储备.朗读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钻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一种“再创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表现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的音韵美,同时融入自己的分析、理解,感受课文所产生的真实感情,经过这种转化,便能成为新的艺术品。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和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