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西方学者从事客家与太平天国研究的早期阶段。他们从探询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及力量来源问题起步,进而肯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客家的“民族革命”,再进而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体力量客家人置于人类学研究视野之内予以探究,既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发展,又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的客家与太平天国研究以及汉族客家民系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方神话研究年代久远,形成了各种理论学派。从古希腊时期到18世纪,人文主义、科学精神的兴起为神话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20世纪的神话研究更加繁复,此时心理学的兴起将其引入了人类的心理世界,以弗洛伊德的神话研究为发端,到荣格的原型理论时已发展成体系。后续神话学者的深入探索,为神话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最终形成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主导的心理学派神话研究,其影响涉及文艺批评、人类学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先锋派运动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重要的文化历史现象。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家们从不同的审美视域、文化立场出发,对其进行了多元化的阐释,使先锋派运动自身蕴含的多义性得以较充分地展示。本文试图对西方理论家们的各种先锋派理论进行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予以阐述,以期客观呈现20世纪以来先锋派理论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西方图腾理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下半叶是发端期,20世纪上半叶是发展期。此间,一大批学者纷纷加入图腾研究的队伍之中,对图腾的起源和实质问题提出过众多的理论、观点。在20世纪上半叶过后进入反思期,学者们对以往的图腾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20世纪40、50年代,经济人类学在美国人类学中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学研究中对经济部分进行关注的新兴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缓慢的发展,经济人类学逐渐成为中国人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目前正在经历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6.
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诸信史的实证研究、文学艺术的系统研究、跨文明比较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阐释。经20世纪中期过渡,80年代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走向繁荣和学科自觉。同时,随着中国神话学界的前沿反思与范式推进,《楚辞》神话与中国文明起源特征、早期经典形成、早期中国思想史等问题成为学界热点。新的学术视野和新的学术使命都昭示着,《楚辞》神话研究必将继续参与到更深入更宽阔的当代学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从文化语言学的观点看,20世纪上半叶是美洲语言人文主义的时代,那么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20世纪上半叶却是以法国为中心的人类学结构主义时代。前者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了语言对人类思维认识的规定与制约,后者则从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思辩中获得了研究人类社会系统的灵感。这种变化肇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局势对人类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中国全面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教育理论的世纪。在吸收西方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却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教育理论的交往和对话应该以承认并促进各自主体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中国教育理论获得新生的关键是重塑其自身的主体性,这离不开吸收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的长处并激活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一直为中西文化比较的思考元点,在神话学、比较文化学和人类学领域均多论述。集中而论,20世纪后期的研究与20世纪早期重复者众,而继之理论前提,以希腊神话为上,以西方文化为优者,尤多。理论先见大于神话析解,研究法筒而旧,层层因袭,整体水准较低。然其成就有三:母题理论的运用,文化史语境的强调,史诗传统与仙话传统之差异化认识。由此,中希神话比较尚需革新方法,注重个案,树立对话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市场营销理论的衍变创新及其实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营销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前一理论的逐步完善和实践检验结果的总结之上,这为更新理论的出现做好了铺垫。现依从时间的顺序,以4PS→NP(SN表示“多”的意思)→4CS→4RS为论述主线,深入阐明各市场营销理论的原理及其创新发展历史,并对它们进行实质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教学理论考察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来源,其影响到教学成果,而社会语言学教学理论考察的是交互过程与教学成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cosystem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inclusive schools due to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chools in the mainstream school where learners from the specialised institutions are referred back to mainstream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Ecosystemic perspective on inclusive education, ecological theories and systems theories underpin this paper. The study was done through interviews, field notes and observations of 120 participants comprising the SMTs, educators and paren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chools face great challenges in managing inclusive schools. A lot has been published on inclusive education, but none of them offers ecosystem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school management to follow.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offering ecosystem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当今教育学教育理论研究的尴尬现状出发,探讨教育实践对好的教育理论的迫切需要,阐发好的教育理论的标准及获得好的教育理论对研究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本认为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学科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位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和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银行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行监管理论进行梳理后,发现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支持银行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和质疑银行监管的私人利益理论。然而,这两种理论都是极端的情形,他们夸张地表现了监管政策背后的复杂动因,行政监管与市场纪律二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结合此次金融危机,综合考虑以上两种理论,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的有效银行监管理论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今后银行监管理论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呈现出六个特点:20世纪80年代是国外教学理论研究的活跃期;90年代的研究重点是学科教学理论;近10年的最大热点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对我国古代及近代的教学理论研究缺乏热情;教学理论的本体研究和建构相对薄弱。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克服教学理论研究中的无根倾向,教学理论研究要有容他性、整合性,对国外教学理论研究要有持续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研究方法避免将观察归纳和思辨演绎割裂。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强调适应不良的症状与症状的消除,不是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望还有差距。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改善自我发展和认识他人,改善群体间的关系和减少社会判断的偏差,因而可以成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赵鹏  柳轶群 《海外英语》2014,(11):31-32
In this paper, a software product"US mate"designed to improve non-native speaker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in English has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After a survey of the two diverse theories in SLA,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softwar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behaviorist theories. Therefore, the so-called"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is just an empty bo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