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台湾电影中流砥柱的侯孝贤,是一位非常具有个性风格的导演。他导演的电影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真诚质朴的关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种恬淡、自然、达观的诗意意境。其导演的艺术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题材内容的庶民文化特质、拍摄观念的自由与执念、艺术效果的"冰山"与"火炉"。侯孝贤奠定了台湾新电影的基本风貌,他的导演艺术风格,是其外道内儒人文情怀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和“台湾文学”是我多年关注的课题,两者都在全球化加速的21世纪初受到不小冲击,产生了一些质变,使得许多旧有的研究典范不再适用,鞭策我们去探寻更具诠释力的分析框架。比如说,以东亚为范畴的比较文学框架。全球化和区域整合是一体的两面;近20年来的全球化趋势下,东亚地区茁生了一个强劲的、生气盎然的文化市场,区域内部的文化交易量骤增,学者们也开始用心思索这个地区所呈现的、有别于西方的现代性样貌。全球化趋势下新的文化生态逐渐成形,随之而来的是文类位阶的调整和美学意识的转变。或许回溯一下“文学”当初被型构成一个现代性体制时的历史状态,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帮助我们透视正在发生的诸多看来颇为陌生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当上海成为新兴电影产业的中心时,现代中国电影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兴起.并制作了一系列影片.虽然这些影片没有在西方流行,却在亚洲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在四十年代战后也涌现出了一批好电影以及优秀的导演.但大多数导演在二十年后都相继去世。  相似文献   

5.
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关注以及所显现的时代意义,值得关注。分析《女朋友·男朋友》《艋舺》《海角七号》三部影片,总结出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普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策略给处于弱势的中国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中国电影正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文中从总体战略、文化立场、电影形态、电影精神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电影应对全球化的设想策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既为话语权的争夺提供了角斗场,也文化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国际大舞台。其竞争核心就是文化价值观与文化认同感。电影文化就处在这个竞争舞台的最前沿。因此,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文化对塑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国家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重视角出发,结合电影市场调研,管窥中国电影30年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寻绎中国电影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其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和日本新感觉派直接影响下,由于自身所处的独特环境、个人经历及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文体意识的转变,形成了他们各自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再现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和价值取向,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性,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其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和日本新感觉派直接影响下,由于自身所处的独特环境、个人经历及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文体意识的转变,形成了他们各自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再现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和价值取向,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性,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作者电影“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法国新浪潮的"作者电影",追求的是电影艺术和创新,要求导演忝为影片的中心."作者电影"也称为"作家电影",和作为批评理论的作者论有相同之处.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身体力行地倡导了"作者电影",尽管有缺陷,但作为电影艺术的追求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怎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浪尖上站得稳?怎样才能在强势的西方话语面前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时下电影业界都很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哈贝马斯的社会公共领域理论出发,力求通过对艺术与商业、民族与世界情感的普遍结合,找出属于中国电影的“第三条道路,”从而提出对中国电影未来走向的几点建议,同时揭示中国电影所承载的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种以现实主义思潮为主体的近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虽然也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发展与背景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差距。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似乎大于小说与戏剧,故常被人们用来横向比较。然而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则是在思维不到位的前提下问世的,取形似而弃神同,最终只能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于现代人文意识的主观排斥,严重阻碍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现代主义,将是21世纪中国文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过去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在政策、教育、扶持计划的多重作用下,电影导演处女作的集中涌现体现出中国电影生生不息、代代赓续的新陈代谢.虽然这些处女作类型多元、形式多样,甚至质量参差不齐,但也为中国电影带来无限可能.新导演的崛起和处女作的繁荣,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影强国的梦想将在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及中国电影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本质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资金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好莱坞电影”发展模式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在于:遵循资本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体例。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经济体系带来巨额经济利益,但获取此种利益的前提是国际竞争力,致使许多国家必须藉由高等教育以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平,进而强化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此种关连性显示,高等教育扩张往往受到上述全球化价值观的影响,由于全球化体系着重于新自由主义的思维,其核心价值是私人企业的竞争与效能,因此正当化资本介入高等教育的行为,所以将产生高等教育私有化的现象。尽管全球化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是强势文化亦能伴随此一体系入侵输入国家,此种入侵将贬抑输入国家的母文化之地位,进而危及其国民的国家认同,此种现象促使这类国家采取在地化的手段,以保存与发展自身文化的方式,来化解上述政治危机。基于上述关连性,本研究将探讨全球化对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艺术文化的多样化对策观念尤其重要,应梳理现状和观念认识的误区,正确把握民族风格和特色,发挥艺术创造性与想象力,在人性情感的影像世界中确立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与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史无法忽视"第六代"的存在。十多年来,第六代在故事主题、叙述手法、拍摄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第五代"相比,"第六代"更加关注都市场景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使宏大叙事逐步退场,他们以个体化、情绪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纪实性的拍摄风格,正在创造着中国电影的又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