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网络传播》2005,(3):19-19
“网络作为媒体,它的形式并不重要,影响力才是问题的关键.每天关注新闻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要是不让我看新闻.不让我知道这世界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哪怕只有一两天.我也会受不了。电视、报纸与网络我都会关注,相比之下.我上网可能会更多一点,网上的信息毕竟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0,(1):10-10
榜中评 2008年的冬天对世界经济来说寒冷异常,转年到今天仍不见有回暖的迹象。但对中国经济界和学界来说.关注视角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当初的稳坐钓鱼台.坐而论道世界局势.到如今抽身回归到中国问题本身,不能不说是一种更务实,也更有益的态度,这种态度在经管类著作的议题本土化中便可得见一二。  相似文献   

3.
黄鹤敏 《大观周刊》2012,(51):390-391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开始.因为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同样在物理课的教学中也非常强调开个好头.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课堂导入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问题导入、  相似文献   

4.
吕佳佳 《声屏世界》2010,(12):54-54
凸现平民化回归民生新闻 观众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了解身边事情的愿望也更强烈,因此,平民化视角成了新闻报道创新的突破口。实现电视新闻的平民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题材。题材平民化,自然会得到百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里峰教授把历史事件的研究分为两种写作路径,一种是指"事件史"研究,即把事情本身当做研究对象、研究实体和研究领域,力求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作出真实的描述,后一种是指"事情路径史"研究,即把事件视为历史上社会结构的动态反映,试图挖掘出事情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事件成了研究者透视历史的一种视角或一条路径。狄德满教授的这份研究正是遵循着这一治学路径,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界在类似路径上所取得的成果仍过多关注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外部因素即西方殖民主义的八侵和基督教的传播,而对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内部发展因素的关注却似乎显得不够。狄氏的这一研究正是对这一不足的修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金秋十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最欢欣鼓舞的事情。由于其影响力大、权威性高,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为世人所看重,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作家为这一文学世界最高荣誉赋予了太多的梦想和期待。莫言的获奖,对中国人来说,是圆了一个梦想,我们终于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莫言的获奖,更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发展进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樊菊  方林 《大观周刊》2011,(19):109-10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由于社会对英语的需要.小学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怎样教好英语就成了一个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是来华外国记者最为活跃的时期,海伦·斯诺就是这些来华记者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海伦等外国记者们的对华报道,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事情。在今日中国,如何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通过对海伦的深入研究,将为之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周峰 《军事记者》2012,(11):37-3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以及全球化、网络化不断深入,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空前加大。在一些媒体客观报道中国事务的同时。也有一些西方媒体有意无意地对中国事务进行负面解读。其中有些媒体更是拿中国媒体刊登的某些内容做文章,或者歪曲.或者断章取义,等等。因此,如何避免被外媒尤其是西方媒体负面解读、炒作,就成了中国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需要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视角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丁智擘 《声屏世界》2004,(12):22-24
在风云突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如何了解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国际新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它相当于国人的眼睛。这些眼睛是否明亮,是否能真正的让全国人民完整地了解外部的世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首当其选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它代表了中国政府的声音.也是中国最权威最全面的国际新闻报道节目。新闻频道以动态新闻报道见长。24个整点新闻每天播出的时间达到540分钟,占到了全天节目的37.5%.新闻报道随时更新。数量非常大,这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观众已经不满足对世界的了解或者社会正在发生什么,即将发生什么,他们想知道得更多:为什么发生,怎样发生,事情最新的进展情况,未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和自己是否有关系,透过事情的发展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等等。此外,随着观众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的愿望也逐渐强烈,这给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主席先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对我来说,来中国参会是莫大的荣幸。在中国有很多伟大的事情正在发生,尤其是在传媒界,对于我们举行这个学术会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来说,在传媒界以及传媒的整个系统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了中国在这方面进行的历史性的贡献。中国在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整个网络技术的发展都非常的迅速,中国是最早的开始电影方面发展的几个国家之一。所谓的这些因素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今天的传媒经济都注入很大活力。我觉得在中国或者北京举办这次会议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开始…  相似文献   

13.
华健  余琦 《军事记者》2012,(7):25-26
2012年4月11日。菲律宾军舰闯入南海我黄岩岛海域.借口“维护主权”,对中国渔船进行袭扰抓扣,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随后发生世界高度关注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  相似文献   

14.
新闻职业道德是调整新闻界与社会普通大众之间、新闻媒体之间、新闻从业者个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准则。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各国的新闻传播界都很关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理念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且都与其所处的文化有关.本文主要是分析中国当代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理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郭纪 《新闻前哨》2008,(7):48-49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中国人民满怀喜悦激动的心情.准备敞开胸怀热情迎接世界各地的人们,向世界奉献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体育盛会。然而,西藏拉萨发生的“3·14”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某些西方媒体借此事件掀起的反华舆论狂潮,却给中国人民本来充满阳光的心头平添一块阴云.也理所当然地激起海内外华人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16.
黄玲 《今传媒》2009,(11):45-46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这就迫切需要建设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媒体实力,在重大事情发生时,及时、准确地表达中国自己的声音,掌握信息发布的话语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杂志在转型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过程中,在对中华民族人文观念的国际传播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要迅速壮大我国的杂  相似文献   

17.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2,(2):10-10
超五成外国观众不进影院看华语电影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针对美、英、法、德、日、韩、印等国35岁之下的电影主流观众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外国观众一点不了解中国电影.超过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影响一般。除了整体关注不够,外国观众也不怎么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其中55.1%的人是通过录像带、DVD观看的。  相似文献   

18.
他在书中将中国外交与世界关系领域中多年的研究成果展示给世人,为读者开拓了新的视野,希冀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国与外面世界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封闭国家发展成现在全面向世界开放的经济大国,中国的世界地位在提高。中国与世界的外交关系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外交建设和经验积累方面都在不断的增  相似文献   

19.
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堪称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其主要内容由两部分交织而成:一部分是老人们的故事,另一部分是作者近距离对老人们的生命世界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祝萍 《声屏世界》2002,(12):30-3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特别是中国已迈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家庭之后,居民的经济意识、投资需求和理财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关心财经,关注国际、国内的一切财经动态,似乎成了居民每日关注的焦点,而通过电视媒体来获取财经消息和资讯则成了收视群体的必修课。因此,电视财经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电视台快速发展,成为电视栏目的“新宠”。但不可否认,目前财经节目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