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曾在《课例点评 :教育要义与点评建议》一文谈及课例点评的酵育要义 :课例为数学教研人员了解数学教学打开方便之门 ,课例点评为不同数学教育群体各抒己见创造了机会 ,为不同数学教育群体增进彼此了解提供了可能 ,为数学师资培训人员提供了培训的新途径 ,对数学教师的写作起到了扭转和推动作用(参见文 [1 ]) .实际上 ,以上五点教育要义是经由课例点评的外部视角对于课例点评所承载的数学教育功能的一种提炼与概括 .以下将截取几个课例点评片段 ,通过分析课例点评片段 ,试图从课例点评的内部视角对其教学功能做出初步探讨 .1 激活与展现…  相似文献   

2.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3.
:本刊 2 0 0 0年第 7期集中发表了同一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篇课例 ,让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截止 9月 10日 ,我们已收到近百篇点评稿件 .这些来稿 ,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从各个侧面对四篇课例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与评议 .经过认真审阅 ,我们从中选出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稿以较大版面分两期发表 ,以飨读者 :本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四篇课例的综合评析 ;下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每一篇课例的单独评析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同一课题、不同课例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能激发广大读者对概念教学乃至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教学个案的分析和评议 ,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教研选题 ,人人都能上手写作 ,人人都能从中受益 .今后 ,本刊将继续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欢迎更多的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 .  相似文献   

4.
建构数学在课堂——函数平均变化率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贵刊2008年第3期(上半月·高中)“课例点评”栏目的《平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义——一节省级优质课:“平均变化率”课例及其点评》一文,心中颇有触动.就此献上我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教学案例,以期通过不同人对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供大家争鸣.  相似文献   

5.
本期“课例大家评”给出张宏政老师的一篇课例:一节“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实录与说明,欢迎各地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点评截稿日期为5月10日.  相似文献   

6.
课例沙龙     
评课 主持人:如何使学生走近鲁迅?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先请黄玉峰老师点评这次论坛的三个课例片段.  相似文献   

7.
雪花曲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也是目前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本期登出这篇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课例 ,旨在鼓励大家通过对这一课例的点评 ,来探讨目前研究性学习中人们共同关心问题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而为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添砖加瓦 .欢迎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及其他教研人员积极参与点评 .截稿日期 :2 0 0 2年 6月 30日 .  相似文献   

8.
本期我们给出文卫星老师的一节关于“幂函数”教学的课例,欢迎读者对其做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缺憾等方面的研究和点评.为了让更多的文章见刊,点评的文章请力求实在和短小.截稿日期:2011年6月30日,电子稿主题词设为“课例大家评”,以便于及时审理.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6期刊登的高中文言文教例研讨《〈秋水〉课堂研究性学习案例》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令人耳目一新。之后,田福春老师以《有益的尝试,可贵的探索》一文点评该课例,突出肯定了该课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并从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点评:一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先进,教师有着勇于实践的精神;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当;三是教师适时引导得好。而笔者认为,该课例在以上三方面均有不足,注定这性学习切忌无功而返张宏伟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会无功而返。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先进与否,并…  相似文献   

10.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 996年首创“课例点评”栏目 ,至今已有八年 .在“课例点评”八年的成长中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罗增儒教授对栏目的倾心关注 (参见文 [1 ]~ [1 2 ])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对栏目的指导和建议 (参见文 [1 3 ][1 4][1 5 ]) ,尤其是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热情参与 ,使得“课例点评”栏目已经超越了创办的初衷 ,在数学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功能 .由于栏目紧贴教学实际 ,展现鲜活的数学教学 ,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操作性 ,“点评”深刻透彻 ,既深化了教学实践的认识 ,又学习了…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3期刊登了史芝佐老师的课例“余弦定理 (第一课时 )”以及安凤吉老师的点评 .从课例本身看 ,史芝佐老师对这堂课是进行了认真准备的 ,特别是在余弦定理的引入这一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对于一名年轻教师来说这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另外 ,由安凤吉老师的点评我们更可看出一位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极大关心和鼓励 .正是基于同样的出发点 ,笔者也愿以此课为例 ,并从更为一般的角度对数学课上应当如何设问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事实上 ,自己刚刚完成并向《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投寄出了一篇稿子《数学方法论与数…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10年第8期刊登的一节活动课课例——《一节“用含30°的直角三角板拼多边形”的活动课》,供大家点评研究.至截稿时间(10月10日),共收到点评稿件100余篇,点评稿件基本上都立足于作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比较客观、真实地剖析了该课例的亮点与缺憾,有些教师还对课例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校本化改进.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次课例大...  相似文献   

14.
本期的“课例大家评”有两篇课例,一篇是王坤老师、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这两篇课例的内容都是关于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选自本刊“2009年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择这样内容的两篇课例让大家点评,基本的思想是配合当前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引发大家对于高考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课例大家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遴选了一节复习课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见本刊2011年第3期,授课教师张宏政),供大家点评研究.截至5月10日(截稿时间),共收到点评稿件90余篇.点评稿基本上都立足作者的教...  相似文献   

16.
於飞 《化学教与学》2013,(12):41-42,25
文章通过对一节常态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片段实录及点评,对如何优化常态课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栏目去年推出的"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也有不少老师针对策划中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2007年我们在正常推出"课例 点评"的同时,继续开展"课例大家评"活动,具体设想如下:1.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若部分教材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为一个课时,可按相应的教材安排设计课例).2.操作流程:编辑部公布课题,征集课例——读者自由投稿(设计课例)——优秀课例选登——读者自由投稿(点评课例)——课例点评选登——发放获奖证书.3.时间安排:(1)即日起面向全国征集"一次函数的图象"相关课例设计,截止日期为2007年8月10日.(2)第9期刊登"优秀课例设计",同时开始征集所刊课例相关点评,截止日期为2007年10月20日,(3)第12期刊登课例点评.4.具体要求:(1)课例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真实有效,有可操作性,实录部分能基本再现课堂实际情境.(2)课例点评: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形式不拘一格。(3)投稿方式:欢迎通过电子邮箱 jmat@163.com 供稿,主题请注明"课例设计"或"课例点评"字样.特别声明:为了兼顾多种版本教材,我刊特将课题和时间安排做了调整,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18.
本栏目去年推出的"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也有不少老师针对策划中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2007年我们在正常推出"课例 点评"的同时,继续开展"课例大家评"活动,具体设想如下:1.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若部分教材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为一个课时,可按相应的教材安排设计课例).2.操作流程:编辑部公布课题,征集课例——读者自由投稿(设计课例)——优秀课例选登——读者自由投稿(点评课例)——课例点评选登——发放获奖证书.3.时间安排:(1)即日起面向全国征集"一次函数的图象"相关课例设计,截止日期为2007年7月20日.(2)第9期刊登"优秀课例设计",同时开始征集所刊课例相关点评,截止日期为2007年10月20日.(3)第12期刊登课例点评.4.具体要求:(1)课例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真实有效,有可操作性,实录部分能基本再现课堂实际情境.(2)课例点评: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形式不拘一格.(3)投稿方式:欢迎通过电子邮箱 jmat@163.com 供稿,主题请注明"课例设计"或"课例点评"字样.特别声明:为了兼顾多种版本教材,我刊特将课题和时间安排做了调整,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课例点评特别策划选题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在本刊第5期公布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截至2008年7月10日,共收到课例设计稿四十余篇.经过我刊编委会的反复审定,并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特色,遴选以下四篇课例予以刊发(其他供稿人名单附后),供大家研究、点评.我们征集的点评稿可以针对单个课例展开,也可以是对几个课例的综合点评.特别提倡能从某一角度,就某一问题谈深谈透,发表独到见解.截稿日期为2008年10月10日.所有优秀课例和点评的作者,我们都将颁发获奖证书,并有机会获邀参加会议交流.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课例大家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遴选了一节复习课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见本刊2011年第3期,授课教师张宏政),供大家点评研究.截至5月10日(截稿时间),共收到点评稿件90余篇.点评稿基本上都立足作者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