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又矛盾又统一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改革过时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就是首要的任务。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但也有不适应的矛盾时,人们就应首先维护新制度并利用它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同时又进行改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早已讲清楚的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生产力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但长期以来,这个基本原理几乎被“四人帮”所埋葬。他们出于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破坏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的辩证性被形式化,庸俗化了。根源在于忽视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主体人的因素,没有区分它们的应有态与现实态。生产力是人的能力,人类是用这种能力满足需要,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这种能力。这种结合方式决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政治,法律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即为上层建筑。人们建立的现实非最佳体制使应有的不能及发挥出来,最佳需要不能满足,于是,人们变更体制、,最终使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上于生产力的能动性,在新的层次上产生不适应,由此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一点不仅逻辑上如此,经典著作中也有许多论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的命题之前就应当确立的理论前提;把存在的旧社会的残余和新制度的不完善因素、以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随社会的发展出现相对落后的因素等,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并成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因,是对矛盾极其狭隘的理解,并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作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加以解决的,则否定了共产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的、最基本的动力。因此,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四人帮”极力鼓吹“上层建筑决定论”,宣扬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张春桥、姚文元在他们一九七五年春季先后抛出的两篇文章中,侈谈消灭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却绝口不谈为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需的生产力的发展,公然否认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无限夸大为永远起决定作用。“四人帮”在辽宁的死党等更是直言不讳地说:  相似文献   

7.
革命是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把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可见,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生产力重新活跃起来,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商鞅变法,曾遭到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儒家的反复攻击。在深入进行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商鞅变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向前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急剧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起来改革  相似文献   

9.
上一章讲到,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推动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那么,究竟是生产方式的哪一个方面直接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性质和变化发展呢?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又怎样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制约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这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章所要回答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了社会的基本现象;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宏观考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索社会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大层次,以及以生产关系为中间环节构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系统最高层次的宏观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系统实现整体涌现的客观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等级层次结构性是社会系统产生复杂性的重要来源。主观能动性、上层建筑反作用是使社会演化过程中出现不平衡性、曲折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最基本的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关系是中心环节。它一方面与生产力构成一对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一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形态。在社会形态中,不仅具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对立统一,而且具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对立统一,而这后一个对立统一更加重要。因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7,(1):56-59
世界因矛盾而运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它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矛盾各方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矛盾,而且正是这些矛盾维持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也正是这些矛盾使这种新生的制度不断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具体历史阶段这对矛盾仍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出来。在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必须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我们建设事业的抓手。  相似文献   

13.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几项内容.似乎,物质与社会存在、生产力、经济基础有着属与种的关系,而意识与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有着这种关系.而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也如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一般.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面临的一个极其现实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的理论,是指导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光辉文献。 (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我国,“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3页)。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内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  相似文献   

16.
人和自然的矛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过程,它的发展是由自己内部的矛盾所推动的。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诸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决定作用,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从社会系统本身来讲的。而当我们把生产力作为一个事物、一个系统考察时,生产力本身也是一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中,毛泽东注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认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只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并采用了在生产关系领域不断变革和在上层建筑领域“继续革命”的方法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认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是体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体制,相应地邓小平采取了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经常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客观上必然要求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或方面进行改革。但是,如何进行这种改革,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改革观。一是坚持马克恩主义的辩证否定观,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这种改革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他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其目的在“改革开放”的口号下,复辟资本主义,搞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关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构想。这些主张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史上,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容许生产力以资本主义不可能有的高速度蓬勃发展。这是一个正确反映客观历史进程,并为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科学结论。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深刻分析,发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确定某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历史地位的客观依据,这一规律要求人们在判断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是新是旧、是先进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