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深入推进,立项项目数、参与学生数、投入经费数大幅增长,如何确保项目实施质量是重点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立足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途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措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文章以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科研训练系统、加强宣传与交流、建立项目档案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大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将项目管理理念应用于大创项目管理,以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的项目为项目大类,从内容、级别、时间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有高度的顶层设计、有宽度的立项范围、有深度的实践活动、有力度的过程管理、有温度的文化氛围和有热度的管理服务等六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创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理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介绍了当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实施路径、激励政策和科学化管理等措施,并采取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驱动、开放实验室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持续上涨,因而大学毕业生也随之增多,大学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高校不断地在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逐渐健全创业培训体制,增强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力求减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高校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校顺应形势自2006年起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TP),本文通过对我校计划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双创"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旨在通过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管理中,探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管理的有效控制,优化活动质量,提高活动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促进管理工作的项目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能力及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教育教研改革的思路,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能力的开始,是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科研创新创业实践与教师指导的结合。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以发散的思维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科研能力结合,对培养创新精神与提高实践能力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我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对有科研创新的同学给予鼓励,大学生也积极申报国家、省、校级创新项目,取得了较多成果,有论文发表、有专利申报成功、有获奖证书、也有新产品开发模型。开展几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思考与探讨的方面。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管理的角度,分析高校大创项目课题对大学生创新性科研能力培养的深远意义,并从指导教师指导态度、科研课题结题等几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针对行业型特色大学特点,我校形成了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面向需求"为原则,开展创新训练项目;引入"模拟公司制管理"模式,开展创业训练计划;导入"创业导师",引进"孵化器",实施创业实践计划;教学计划和创业计划相结合,定制个性化专业培养计划;营造创业氛围,联合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等工作思路,并在2012年工作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各高校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在其未来的发展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行的目的出发,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项目的联系,量体裁衣地为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能力的项目,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基于校园网络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设计引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工科院校工程训练教学中心为平台,通过对工程训练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加强网站建设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组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大学生团队,凭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等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进一步丰富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提供以资借鉴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由国家推出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为此,高等学校都应加强项目实施的体制、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建立一套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生物信息实验教学为例,将大创项目——张氏江篱microRNA及其靶基因的预测与特征分析成果融入实验教学过程,运用统筹和逻辑法构建特色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方式不仅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促进实验教学模式的革新,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索能力,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依托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生物科学10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为基础,遴选2012~2022年间立项的部分优秀项目成果融入本科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体系,并在示范中心进行改革与实践,反馈效果良好。研究成果为高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广州美术学院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促进项目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国创项目”).国创项目正式从国家层面纳入到大学生教育内容体系,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这决定了国创项目的管理缺少已有经验的支撑,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基于文献和相关调查,对国创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管理文件、合理使用经费、激励教师指导、规范学生动机和加强质量管理等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基础之上的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实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目标而轻过程,重立项而轻完成.通过分析,"大创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在于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和加强"科学的管理过程".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构建"组织、机制、条件"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及建立科学化的管理过程、加强过程指导,是高效实施"大创计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作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硒化钴-凹土对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研究"为例,探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导引的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国家支持推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在初期阶段,这就需要高等学校加快步伐,科学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孵化平台,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