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沫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上应用越来越多,有关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方面研究却很少。文中通过在无侧限和50 k Pa围压条件下对试样施加了多个幅值的循环荷载,通过三轴试验得到了泡沫混凝土在静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试验表明,1荷载幅值较小时,如加载比为300 k Pa和450 k Pa,应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泡沫混凝土在低加载比条件下不会破坏,适于工程应用;2泡沫混凝土是非理想弹性体,其循环荷载下的应力和应变波形线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对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形成了滞回环。  相似文献   

2.
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相互作用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较为复杂,在桩基础设计中通常不考虑二者的共同作用,分别确定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不能完全反映桩的真实受力状况。通过现场试验,对预先施加竖向荷载的静钻根植桩再施加往复循环水平荷载,并结合单向多循环水平静载试验及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研究复合荷载作用下该桩的水平承载特性,结果表明预先施加的竖向荷载有利于提高静钻根植桩的水平承载力,当竖向荷载接近最佳竖向荷载时水平承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地铁车站基坑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中车辆荷载是影响基坑稳定性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车辆荷载作用下深基坑尤其是滨海地区常见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车辆荷载下邻近软土深基坑工程实例,研究车辆荷载频率、荷载幅值、循环次数以及车-坑距对深基坑变形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基坑不同工况下开挖土体底面位移随车辆荷载幅值、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位移随车辆荷载频率、车-坑距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粉喷桩是软土地基地基处理常见方法,但其针对不同工程区的软土特性其取得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温州软土区特性,从粉喷桩试桩、工程桩静载、小应变和桩土应力比着手进行试验,分析了其单桩工作性状、荷载传递规律,破坏机理及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得出了桩土应力比与荷载的变化关系,并对桩土应力比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二维计算模型进行单桩-承台结构动刚度法检测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实例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模型分析得到了在单桩-承台结构下,激励荷载幅值对桩基检测的时域曲线及动刚度均有影响,现场检测时应选用合适的锤进行试验;桩基缺陷类型对动刚度法性检测有影响,对于缺陷程度大的断桩、离析桩类型其时域速度曲线出现明显的缺陷反射,动刚度显著小于完整桩;对于缺陷程度小颈缩桩其时域曲线无明显缺陷反射,但动刚度略小于完整桩,现场检测过程中时域曲线与动刚度相结合可更好判断既有结构基桩完整性,并可通过动刚度判断缺陷类型;桩身动刚度值随桩身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加,近似成线性关系,在现场检测时应考虑混凝土强度对动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桩、带承台单桩的模型试验,分析了侧阻的分布以及侧阻、端阻、荷载与竖向位移的关系;底板土体和桩的荷载分担比变化和侧阻、端阻随荷载水平的发挥程度;并分别比较了单桩、带台单桩之间的侧阻端阻以及侧阻端阻随荷载和竖向位移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多支挤扩灌注桩也叫DX桩,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从研究DX桩单桩承受竖向荷载时的轴力以及侧摩阻力沿桩身的分布入手,分析桩顶荷载在各扩径体上的分配以及各扩径体分担荷载的发展过程,并比较了不同桩型轴力特点,揭示了DX桩单桩承载机理,为合理设计该类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荷载传递函数法为基础,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建立了合适的双曲线模型来反映桩侧和桩端的荷载传递情况,推导了单层地基条件下的荷载-沉降解析解,进而将其应用于成层地基。为今后单桩沉降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文中通过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徐韩强  戴思宇 《科技通报》2019,35(9):139-142
地热能源桩具有双重功能,既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又能作为竖向换热系统。温度作用影响桩土界面特性,继而影响桩基极限承载力和沉降。因此,对温度效应下桩土界面特性进行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介绍了未考虑温度效应的桩土界面试验研究仪器进展,包括合式直剪仪、大型直剪仪、单剪仪和扭剪仪。目前考虑温度效应的桩土界面特性试验研究较少,采用设备有模型桩试验和改进合式直剪仪。本文设计研制了考虑温度效应的大型直剪仪,在直剪仪外单独设计了恒温加热系统,适用于温度、外荷载耦合作用下,不同桩体材料与土相互作用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建筑施工测量获得的静荷载P和沉降S的单桩试验数据导出了单桩静荷载和沉降P—S指数曲线,并经计算,证明了此曲线的正确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型试验对人工冻结饱和砂土地基融化后混凝土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模型试验设计了一组冻融桩与常温桩,通过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冻融桩与常温桩静载荷试验数据,得到人工冻结饱和砂土地基融化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可为人工冻结饱和砂土地基中桩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权  李如晓 《科技通报》2012,28(6):125-127
根据灰色理论,建立了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GM(1,1,α)模型,介绍了运用灰色理论在有限的实测数据条件下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的方法。分析表明,预测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3.
依托对兰州原油末站勘察项目,通过试验研究饱和黄土地基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行为,分析和总结油罐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地基的沉降机理,以及对采用的CFG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后控制沉降性能,为油罐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地基的沉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路堤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受力机理进行分析;把路堤假设为一个柔性荷载和一具有较小刚度和厚度的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强度、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桩土间相互作用等力学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桩土模量比、桩长、荷载对桩顶应力的影响,及桩土模量比对桩土中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具有一定工程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由于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应用范围广、沉桩质量可靠、工程造价便宜等优点,在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较为迅速。通常情况下,桩基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受桩基发展历史的影响,人们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可借鉴的研究成果甚少。故文章摘录了本人主持的《裕溪节制闸PHC桩基研究课题》中关于"PHC桩水平载荷试验桩身内应力研究分析"的内容,重点介绍"单桩水平临界荷载、极限水平承载力和桩身最大弯矩位置"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预应力管桩的计算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内外对预应力管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和试验确定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也没有哪种方法是通用精确的,国内的相关规范计算值与试验值也常常存在偏差。通过介绍管桩的工程特性,分析了管桩的单桩竖向受力特点以及管桩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人工冻土融化后的单桩承载性能变化,本文进行了模型试验方案的设计研究。设计了常温桩、冻融桩和冻结桩三组模型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模拟了饱和砂土地基条件,研究制定了地基的人工冻结及融化方案和桩身内力测试方案;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人工冻土融化对单桩承载性能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已达到预期目的,设计的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滨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淤泥资源,吹填淤泥填海造陆已成为沿海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采用桩基础是改善其较差工程特性的重要方法,由于吹填场地中土体的欠固结性及建筑荷载作用使得桩基存在负摩阻力,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十分复杂。本文分别采用规范法与有限元法,对考虑桩侧负摩阻力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青岛滨海吹填场地在考虑负摩阻力时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林清辉  尤忆  董荣贵 《科技通报》2019,35(1):108-113
考虑土骨架和衬砌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在频率域内研究了黏弹性土中衬砌结构的动力特性。根据黏弹性理论,把土骨架和混凝土衬砌视为饱和多孔黏弹性介质,通过引入势函数得到了简谐荷载作用下土骨架和衬砌的位移、应力的解析表达式。将衬砌结构等效为具有分数阶导数本构关系的黏弹性体,根据黏弹性理论推导了衬砌的简谐振动响应的完全解析解。根据界面连续性条件,确定了待定系数的具体表达式。将不同类型的黏弹性简谐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并考察了分数导数本构参数、土体和衬砌结构各参数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衬砌结构的黏性对系统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随着衬砌厚度的增加,衬砌结构振动响应幅值减小;随着阶数的增加,系统共振效应逐渐减弱;随着材料参数T_σ/T_ε比的增加,系统响应幅值减小。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工程中,桩基础通常是由群桩组成。而群桩的分析理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桩的受力性状,在桩基设计中,单桩的承载力直接关系到群桩的承载力。随着近年来大直径桩逐渐增多,一桩一柱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正确分析单桩的性状是确定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前提。而传统的静荷载试验难以满足桩的承载力和质量检验的广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