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消息: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完成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等任务,目前已经在返程回国的途中,预计4月回到上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  相似文献   

2.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4,(3):3-3
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考站。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南极的气候、地质、生物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各国都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而科考站的建筑样式都很奇特,充满了未来感,当然不是为了形象角逐,科考站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最有限地利用能源,尽可能地不破坏当地的环境,以至方便迁移。本期所介绍的5个南极科考站可以成为当今世界环保建筑最先进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百科知识》2010,(14):F0002-F0002,F0003
南极是一个冰雪世界,为了揭开南极这块遥远的冰雪大地的神秘面纱。不少国家在此修建了科学考察站。有的是季节性的,有的是永久性的。单从外表看。新一代科考站外型奇特,有点像外星飞船,但它们的作用只有一个: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08-I0009
[导读]南极中山站时间12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3时),在距离中山站约10公里的内陆出发基地,37名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的勇士们站在雪地车前共同饮下壮行酒,随后出发前往南极内陆执行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6.
由于南极条约系统的有效协调和运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在南极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地球物理学家在南极不仅观测出了磁南极的确切位置,而且还意外地发现磁南极和磁北极一样,它们的位置都是在不断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10,(4):2-3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近期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建成一座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以监测海平面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动态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I0001-I0001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30日上午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  相似文献   

9.
南极第一城     
南极科学考察站(亦称科学考察基地),是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与确保考察人员工作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目前,《南极条约》的45个成员国在南极建有100多个科学考察站,按其性质、功能、规模和站上的设施等来划分,这些科考站分为夏季考察站(仅在南极的夏季一即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2月有科考人员的站)和常年考察站一又称为越冬考察站(一年四季中都有科考人员的站)。  相似文献   

10.
南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南极的矿产、能源、水、生物等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的阐述,同时分析了各种南极资源活动与环保、南极考察与资源调查以及南极资源开发和利用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并展望了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最后探讨了我国在南极资源问题上应采取的基本国策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渔业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磷虾资源量较大,但开发技术要求高。2008年我国有关政策明确了"支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开发南极磷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远洋渔业提供一个新的机遇,并可缓解我国管辖海域渔业资源压力、为国内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捕捞与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养殖业对饲料需求的增加,将会促进各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从1991年开始制定有关磷虾的养护措施。对于确定磷虾渔业,其养护措施规定的内容主要有:作业方式的准入、预防性捕捞限额、触发水平、渔期、观察员、数据收集、海洋环境保护等。探捕渔业需要得到养护委员会的批准方可进行,且在数据收集等方面比确定渔业严格。预计未来的磷虾渔业管理在数据报告、观察员覆盖率、提前通报等方面将严格规范,并对科学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下,我国开发磷虾资源需要国家和企业间合作。国家需要增加对南极渔业生产的经济、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企业及渔船管理;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各项养护措施,及时、准确报告有关数据,配合国家履行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2.
寇勇 《今日科苑》2012,(8):62-63
2012年3月6日,搭乘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船离开南极中山站返回祖国,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继续保持了无队员在南极牺牲的记录。近5年来承担中国南极考察队医疗保健任务的是南昌大学的各个附属医院。医疗保健计划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钟专家、南昌大学预防医学研究员余万霰。近日,他向记者解密了中国南极考察28年无一人在南极牺牲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向南极进发     
《发明与创新》2014,(3):9-10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其中任务之一便是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2014年2月8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在抵达南极昆仑站后,于1月5日全面展开天文、冰川和测绘等项目的科研工作。目前,在南极天文方面,中国已从指向南天极不动的小型光学望远镜阵CSTAR发展到了中型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017年,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首次实现全季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09,(6):84-84
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久、任务最重的一次考察.204名考察队员充分发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丰硕的考察成果。  相似文献   

16.
颜其德 《科学中国》2006,(10):27-29
南极资源纷争 南极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这是近半个世纪南极科学考察已经充分证明,也是刺激着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南极考察的主要动机和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他有着丰富的海上实践经验,1996年至1997年间担任5万多吨散货船远洋船长职务;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作为科考人员,随中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参加过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完成南极一船两站(中山站、长城站)的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18.
南极的海豹     
《中国青年科技》2005,(4):37-37
南极的海豹有几种?全球共有34种海豹,约3500万头,南极地区有6种,它们是象海豹、豹形海豹、威德尔海豹、食蟹海豹、罗斯海豹、南极海狗,总共约3200万头,占全球海豹总量的90%。在这6种南极海豹中,有2种在陆地上繁衍后代,2种在冰上,另外2种在冰缘线附近。锯齿海豹、豹型海豹、威德尔海豹和罗斯海豹是南极地区特有的。南极  相似文献   

19.
数字     
11.2米极地冰盖保存了地球气候系统波动的独特记录,钻取深冰芯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手段。在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成功实现"零"的突破,首次钻取的冰芯长11.2米,现已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运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中国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再向南7 8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白色大陆——南极。从1772年英国航海家库克叩响这块大陆的神秘之门至今,200多年来,南极大陆已成为人们了解地球的试验场。1984年,中国考察队首次开启国人南极筑梦之旅;2014年,这段旅程已走过整整30年。30年来,中国南极科考队不断向南极内陆更深处挺进。"作为南极考察的先行者,我们很幸运,但也深深感受到,当时的中国是南极考察的迟到者。"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