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文贵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8)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创新理论成果,得到了全国各层次群体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热议。学界围绕"三个自信",进行了成果丰硕的系统、深入研究,涉及内涵、客观依据、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等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些成果,有益于这一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展开。但也应看到,关于"三个自信"的研究,视野上还有待拓展、深度有待增进、思路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2.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烈自信,这种自信的基础和依据来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自豪。研究邓小平制度自信的基础和依据,对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姜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必须坚持制度自信和制度创新的统一,即坚持根本方向,完整理解和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巩固和发挥制度优势;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为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源; 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科学态度;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路;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标准; 科学、知识、教育是民族创新之底蕴; 批判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杠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具体形式。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体系, 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对指导我国的后续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伟礼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4,(9):44-49
制度自信是当今主流意识形态的高频词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充满辩证理性的思考,主要观点有:第一,制度自信离不开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第二,制度自信必须提升到制度自觉的高度,只有克服现行制度的不足,才能实现制度自信;第三,实现制度自信有三大历史使命,即发扬民主与法制、肃清封建主义影响和实现制度改革及制度创新。这些观点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笔者主要围绕"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提出的依据、以及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学术界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研究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浩集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3):58-61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要坚定制度自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要做到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充分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这样才能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了基础、根本与源泉。 相似文献
8.
顾钰民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3,(23):17-2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体是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一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的科学认识;二是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选择;三是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深刻把握。只有坚定这三方面的自信,才能真正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源于制度优势,是四个自信的基础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经过充分验证的科学选择.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在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优秀的国家治理制度和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制度自信,是基于国民对这一制度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政治情感归属、稳定的心理预期和自觉的实践遵从。制度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其深刻的内在依据:从理论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从历史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受历史考验;从现实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位一体,道路是核心,理论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我们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的先进性,从而坚定理论自信;必须认清人的天性和人性的平衡以人性为导向,通过弘扬人性使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相结合以推动社会进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从而坚定道路自信;必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了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扬长避短,独辟蹊径,体现人性和天性的平衡,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从而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胡荣涛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37-44
制度自信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精神基础,为制度方向定航、制度韧性强化及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观念支撑。基于明确话语概念、话语条件和话语逻辑的基本前提,加强中国制度话语认同是中国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诉求。新时代,党通过制度人民性的理念表达、制度自信的认知表达和制度效能的实践表达,构建了话语理念、话语范畴和话语策略相统一的制度自信话语体系。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应在明确社会主义话语属性的前提下,坚持坚定“四个自信”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主体类型拓展、表达能力提升、传播力量强化和实践基础巩固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18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中不断完善制度,努力构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秘钥和前进导航,坚定制度自信是成就"中国梦"的内在动因和现实需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接续政治动力。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成熟定型、尽善尽美的制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整固、不断优化,才能永葆"中国梦"的政治本色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丁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5):30-31
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充足底气主要源于其制度符合国情,源于其制度优势和治理绩效以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张建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3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目标、内容、路径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传统浓厚、农民多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7.
艾新强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7,18(4):1-5
道德建设规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菜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本文简要归纳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思想,论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如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宪法教育,本文探讨了如何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徐国民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3,(23):22-27
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层面保持着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双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成就和必由之路。面对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切中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彰显了"现实主题"。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6)
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成逻辑中,蕴含着制度自信的内在根据。尤其在改变中国面貌、创造中国奇迹的时代进程中,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定制度自信,显得十分必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不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正确方向上不断取得胜利,更系统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问题,让全国人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