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二册第六单元)的篇目。这篇文章题目为“传”,实际上却是一篇具有强烈讽谏色彩的寓言。对这篇教材的处理,一般来说,就是在疏通语句的基础上明确寓意。作者以虚构的种树能手郭橐驼的植树经验作类比,告诫为官者,养人犹如养树,应该“致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即治民;指责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及改革政治的愿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这篇课文的处理,经历了一个由共性教学走向个性教学的过程。《种树郭橐驼传》属略读课文,在基本完成文字疏通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通过给郭橐驼立传,借郭橐驼之口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最后“得养人术”。若以其道,移之教理,得育人之术,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3.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体传记,是其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它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的《捕蛇者说》可以说是形神兼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格式上两者非常相似。《种树郭橐驼传》是先介绍郭橐驼其人,突出他种树的绝活;主体部分是一问一答,主要是郭橐驼的“答”;最后是问者由此而发出的感慨。《捕蛇者说》是先介绍永州郊外所产的“异蛇”,由此引出捕蛇者蒋氏;主题部分也是一问一答,主要是蒋氏的“答”;最后同样是问者即“我”的感慨。其次,在主题上两者遥相呼应。《种树郭橐驼传》中经由种树的老百姓郭橐驼之口道出了“长人…  相似文献   

4.
近来翻阅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感受柳文中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八字方针”,颇受启发:作文教学是否也能“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呢?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言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告诉我们一个高明的种树人,不一定是杰作频出的园艺师.因为他懂得——生命会在自己的大剪刀下失去原本意义。郭橐驼种树之所以能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其原因在于他能顺应树木的自然本性.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诗人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的道理。同样,学生是树.教育可以借鉴种树的经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相似文献   

6.
朱正忠 《文教资料》2005,(3):101-102
唐代杰出文学大师柳宗元写过一篇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发人深省的传记散文《种树郭橐驼传》,文中写以种树为职业的郭橐驼“所种树,或迁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可见其深谙植树之道。“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既然别人种树都不如他,看又看不出名堂,学又学不好,只好  相似文献   

7.
周凤林 《上海教育》2010,(21):53-54
唐代柳宗元著有一篇寓言《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技艺精湛。有人向他请教,他回答说:“我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  相似文献   

8.
读书偶记     
一、释《种树郭橐驼传)的“皆争迎取养”句 “皆争迎取养”,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句。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注云:“争相迎取驼于家而养之”,把“养”解释为养郭橐驼。当代选本对该句的注释莫不  相似文献   

9.
罗程广 《师道》2004,(10):37-3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效率之源。没有兴趣的事是很难做得好的。别小看了兴趣,兴趣的萌芽注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你只要稍稍关注一下生命的历程,就会对萌芽的力量叹为观止。然而有不少的人无福享受这生命的礼赞,虽然他也付出了园丁的辛劳。因为他们无意中践踏了兴趣的萌芽,他们违背了“种树郭橐驼”的原则。“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名篇,郭橐驼种树为业,他种的树“或移徙,  相似文献   

10.
这个故事出自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说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市郊的丰乐乡,有一位农民是种树能手,他姓郭,身患严重的驼背病,脊背高高隆起.  相似文献   

11.
李金龙 《阅读与鉴赏》2009,(5):33-33,32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散文。它通过对种树人郭橐驼既善种树又善管树的“养树术”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制漆性”(即尊重树木的生长规律)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即官吏治理民政)也必须“顺性”,不能“好烦其令”的道理。反映了作者希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百姓能各务其业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  相似文献   

12.
郭橐驼是唐代一个“病偻”的残疾人,以“种树”为生。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本来是不能为如今的我们所知的,但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却使这个小人物“名垂青史”。中国素有“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就用这面小镜子照照现在的语教学吧。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05年6月版)选有唐代文人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文章在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时写道:“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相似文献   

14.
林传 《福建教育》2009,(9):28-29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提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原理,我颇受启发。作文教学是否也要“顺人之天,以致其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有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也是,那山野之地,那悬崖之隙都能长出茂盛之树,不正是顺应了树木的自然天性吗?打好根基,顺其自然,还愁树不高大茂密吗?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  相似文献   

17.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一文中,在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时写道:“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课文对“偻”的注释是这样的:“[偻(jǔ)]脊背弯曲,即伛偻病。”对这个注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其中的“伛偻病”应作“佝偻病”。  相似文献   

19.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其中“种树”的理解多不确切。一般读者、教师、注释者甚至名家(如“百家讲坛”主讲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种树”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种树”即种植树木。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意思是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德育评价亦如此。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由发展,方能彰显德育评价的力量。为此,南京市东山小学在“长善而救其失”的德育理念指导下,对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行了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