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建建 《文教资料》2010,(18):26-27
在解读古典诗词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把古典诗词现代化,这样必然造成对古典诗词的误读。本文以《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中对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的误读为例,来证明其错误所在,并进一步探讨了数词"一"的妙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仅就古书书法与古文行文习惯、古籍诗文作品解读两个侧面揭橥并论证《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之误及致误之由,同时论及“名家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体感受的体验,个性化阅读已然在课程标准中得到进一步的鼓励与落实。但由于学生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文本解读方式等差异,当前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被曲解,因而经常会出现误读甚至曲解。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误读,通过文本分析与误读的结合,不仅要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真正落实,而且还要以此来促使学生在高中语文中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和学校生活中,习惯误读、"啊"字音变错乱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列举实例,探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发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和学校生活中,习惯误读、“啊”字音变错乱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列举实例,探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发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社科类文章阅读(28分)对巴尔扎克的误读陈明远谁佩受创造者的称号?唯有上帝与诗人。确实,巴尔扎克创造了一个法兰西资产者的世界,正如但丁创造了一个中世纪鬼魂的世界。几十年来,中国几代读者们习惯于将巴尔扎克小说总集称为人间喜剧,将  相似文献   

7.
误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误读是布鲁姆提出的“一切阅读都是误读”,狭义的误读是相对正读而言的,是运用不同的社会文化阐释体系对文本进行的不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误读和正读是客观存在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廓清误读与正读的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对误读的概念泛化和消解。  相似文献   

8.
误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误读是布鲁姆提出的"一切阅读都是误读",狭义的误读是相对正读而言的,是运用不同的社会文化阐释体系对文本进行的不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误读和正读是客观存在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廓清误读与正读的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对误读的概念泛化和消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字词误读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归纳了字词误读类型,分析了产生字词误读的原因,初步探讨了解决字词误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杨杰玲 《海外英语》2013,(5X):164-165
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但在人类翻译实践中,误读和误译的出现在所难免。由于理解具有历史性,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致使译者对原文产生误读或误解。误读可以分为"有意识误读"和"无意识误读"。文章将从阐释学的角度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中的一些误读现象,并探讨和肯定"有意识误读"存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语》英译史上,不少译本中存在误读现象。《论语》英译中的误读可分为两种: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前者是因为译者中国语言和文化水平有限造成,后者则是因为译者为了达到其特定的翻译目的而有意为之。不管是无意识误读还是有意识误读,最终造成译文和原文相差甚远。在以后的中国文化外典籍译中,应该尽量避免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王菊红 《考试周刊》2011,(58):49-49
文言诗文年代久远,再加上言语习惯、词汇、语法、修辞等与现代语体文存有相当大的差异,所以现代中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存在很多困难,如果仅凭语感.就往往难以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意义,而且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读,造成语感错失,理解可能与原意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给误读插上生成的翅膀,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与感悟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误读中加深理解,在误读中深刻感悟,在误读中升华情感,在误读中拓展延伸,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误读     
我认为我们可能误读了我们的思想文化传统。很久以前就误读了,现在还在误读。  相似文献   

15.
多音节同形异音词的概念、数量、误读 ;产生误读的原因和克服误读的重要现实意义 ;克服误读的方法要领  相似文献   

16.
误读是阅读的普遍现象,古今皆然。传统阅读观否定误读,认为曲解本义;现代阅读观肯定误读,认为它是诱发创造的契机。语文课阅读教学主张辩证地对待误读,一方面要求避免误读,坚守文本的一元本义,维护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倡导合理的误读,拓展文本在当代的引申义,保护多元读解的创造性。本义与引申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同存共荣。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宪治国,但我国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却是宪法不直接适用于司法审判,形成宪法“非讼化”局面。形成宪法“非讼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民众的宪法现念淡薄、对宪法本质特征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几个司法解释的误读等。  相似文献   

18.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充满了浪漫的诗意的故事。这也是一个隐含了生命的痛苦的故事。然而,读者也许习惯于看见这个故事中的诗意的浪漫,而在不经意闻忽视了这个故事中的生命的痛苦。产生这种闰读的误解并不奇怪,因为,这种误读与作者的叙述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接受视野中的曹禺剧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曹禺剧作如何被“误读” ,二是造成这种“误读”的主客观原因。文章认为 ,对曹禺剧作的误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即来自内容方面的误读 ,来自表现技巧方面的误读 ,和来自剧场效果方面的误读。而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读” ,时代的期待视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看来 ,对曹禺剧作的“误读”虽然迎合了时代期待视野 ,有利于当时观众的接受 ,但同时也将剧本所包孕的丰富内涵简单化了 ,而且导致了主题的单一和人物性格的扁平 ,甚至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