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平 《青年记者》2010,(11):92-92
汶川地震两年时间过去了,除了口号和故事之外,大爱如何永存,我们并没有更多的办法。在接二连三发生屠童案的今日,这句话更显得有些苍白了。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会很快消失,媒体和受众注意力慢慢转向灾后生活和重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媒体应考虑如何安排报道汶川地震,选择哪些事实来报道。这样的选择应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5月,我国各种媒体对灾后重建三周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宣传报道,这种宣传报道的效果应该从受众接受的层面来进行确认.对此,我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从受众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和接触相关信息的频率等两个方面检验了受众对灾后重建三周年媒介报道的接触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受众的人口学特征对灾后重建报道接触状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向南去,新县城。 对于老北川人来说,即将开始的生活,是劫后余生的安身之所;而对于新北川人而言,新县城是全世界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北川,人们更真切地直面这些障碍:失去亲人,流离失所,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6.
2008年至2010年,是湖南举三湘之力量建一个新理县的过程,更是中国举全民之力走过地震大难,重建一个新四川的过程。我们的脚下,踩着许许多多、重重叠叠的脚印。 那是整个国家的脚印。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震使部分公共图书馆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同时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灾后重建新馆应以此为契机,以国家“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重建方针为基础,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化重建经验为参考,通过研究图书馆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体系、社会生态结构、公共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功能。设计出新的生态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杨明 《出版参考》2009,(4):11-12
那场地震大灾难发生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通过媒体了解着各种信息——灾情、救助情况、捐款数额、灾后重建以及种种英雄事迹。我们激动过,也流泪过,想尽一切可能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爱心。但当一切渐渐恢复正常时,我们也开始了对这些日子里的人和事进行理性的反思。思考是残酷的,而媒体在这次地震灾难中的诸多表现恰恰让我感受到了残酷和不安,一些场景反复地刺痛着我的神经,比如有的受灾者则被一家又一家的媒体反复勾起痛苦的回忆——“您再谈谈当时的情形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汶川地震灾后档案抢救及重建工作入手,讨论档案抢救及重建过程中所带来的档案安全工作的新思考,并从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档案安全意识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行文件对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价值不亚于档案。现行文件对于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的作用是直接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对现行文件的安全管理工作尤显重要.有必要分析现行文件安全问题.得出对现行文件的安全管理和灾后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30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江两几江市地震灾区检查灾后重建工作,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看望和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常规,这么高层次的领导活动,有中央和省里的新闻记者随行采访,我们地市级的新闻单位记者是不安排采访的。  相似文献   

12.
贺晓栋 《东南传播》2012,(8):184-186
本研究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框架理论,运用量化的方法对《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至2012年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报道中新闻框架的使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都市报灾后重建报道中各个新闻框架都有所呈现,其中人情味框架使用最多;不同的新闻框架需要借助不同的新闻选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经过短短3年时间,四川灾区经济重整、社会重建、文化重生,取得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要胜利,成为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华西都市报作为身处灾区的主流媒体,既是这一灾后重建奇迹的见证者,也是这一奇迹的书写者和报道者。在近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9月,升平博爱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新教学楼。在5·12地震灾区,数以百计的乡村学校重建,孩子们走进了明亮的教室。  相似文献   

15.
《现代出版》2008,(3):40-40
鉴于日本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在地震自救、援救和灾后重建方面有着非常丰富、专业的经验和研究,并有相关图书适合引进出版,清华大学社积极筛选选题.组织专家翻译,同时请专家专门编写关于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章节。此外.为帮助更多的人认识灾害、学会自救,清华社还策划了有关灾时应对和灾后建设的选题,并计划将其作为长期的工作,提高大家对灾难的防范和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8,(20):10-13
灾后重建暂定为八年;上万人搜寻失事救灾直升机;安置震区孤儿政策出台;王毅出任国台办主任;“亚洲电王”辞职华能;海内外侨胞捐款赠物已达11亿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全国性问卷调查,对灾后重建三周年媒介宣传报道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主要包括“受众对灾后重建的关注度”、“受众对灾后重建报道的信任度”、“受众对灾后重建的认同度”三个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看,灾后重建三周年的舆论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文章在对灾后重建三周媒介宣传报道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成就报道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数实践证明:面对灾难,只要勇于担当,冷静应对,就能够化灾难为机遇。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档案系统有力有序的重建行动再次诠释了这一哲理。两年来,在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直接指导和全国档案部门关心支持、特别是对口支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之后,政府和民间都在考虑灾后重建的问题,但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去重建和怎样规划、重建,对中华民族的今后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什邡、绵竹、青川等地都是极重灾区。"逝者已矣,生者坚强。"抢险救灾后,灾后重建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各大媒体,尤其是四川境内媒体都进行了追踪报道。选取从县级电视台一个小的切入角度对县级媒体在灾后重建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