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汶川地震灾后档案抢救及重建工作入手,讨论档案抢救及重建过程中所带来的档案安全工作的新思考,并从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档案安全意识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其中灾区形象的重建异常迫切和重要。大量的地震报道使区域形象受损,尤其是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长期积累形成的“天府之国”、“休闲之都”、  相似文献   

3.
柳静虹  黄明 《大观周刊》2011,(16):247-247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灾害救助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08年“1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不仅仅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还是我国地质灾害救助经验的一次丰富积累。笔者通过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的灾害救助实况和两年来的灾后重建进行思考研究。分析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害救助中的一些新特点和欠缺之处,并尝试对我国灾害救助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刘秀萍 《新闻世界》2008,(11):89-90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信息传播平民化浪潮。作为非大众媒体的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探讨了自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它与大众媒体的不同,提供了另一个看地震信息传播的角度,也将给大众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提供的统计资料选择研究样本,以汶川地震次日的部分报纸(范围涉及全国三类报纸中发行量居于前列的66家报纸)头版为例,经由对标题、图片、新闻位置的分析,探讨了媒体舆论引导力在应急反应时的建构状况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贺晓栋 《东南传播》2012,(8):184-186
本研究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框架理论,运用量化的方法对《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至2012年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报道中新闻框架的使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都市报灾后重建报道中各个新闻框架都有所呈现,其中人情味框架使用最多;不同的新闻框架需要借助不同的新闻选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9.
10.
才琴 《新闻世界》2011,(4):182-183
《China Daily》作为我国重要的外宣英文报纸,是国外读者了解我国国情的重要窗口,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China Daily》对汶川地震这一突发事件的报道入手,从文字报道和新闻图片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其报道的特点,从中找出其对我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潘頔 《新闻前哨》2013,(7):100-100,106
汶川大地震的剧痛刚刚平复,强震再度袭向四川雅安,以不到1分钟的时问,改变了雅安的面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然而,与2008年汶川地震不同的是,当时,社交媒体在中国尚未兴起,而现在,拥有即时、迅速等优势的微博,以其透明、多渠道和全方位的信息发布,在此次地震报道中传播优势凸显,为雅安地震救援做出了不可低估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段卉 《新闻三昧》2008,(7):24-25
我国此次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获得了多方关注和好评。多家经济类报纸也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及时报道。随着地震救援工作的深入和震后重建工作的展开,震区的房屋贷款问题、保险赔付问题、灾后重建问题等经济问题成为地震报道的重要部分。这次报道和常规经济报道的一个主要区别或显性因素是情感和道德因素的作用。所购房屋已在地震中毁掉,  相似文献   

13.
张玉  徐燕雯 《今传媒》2012,(2):37-41
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救援能力上的不足等弱点。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多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这些都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档案馆工作活动为例,结合其他重大灾害的应急救援情况,定位了重大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档案馆的普通公务救援者、档案抢救修复者、档案信息服务者、档案资料收集者角色,并进一步分析了档案馆应如何更好地扮演这些角色,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新媒体的博客在灾害信息传递和组织赈灾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我国的传媒报道为分析重点,从满足受众合理的知情权需要、人丈关怀需要、合理的心理需要三个角度,对灾难性新闻报道如何满足受众需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5·12”大地震使四川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决策下,灾区人民很快进入恢复重建阶段。文章以北川县图书馆的重建为例,从民族文化资料的保存及传承的角度和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角度探讨了地震灾区图书馆的重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琼 《新闻世界》2012,(2):138-139
灾难新闻报道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实践活动。报道的专业性,要求其必须遵循审美原则,而注意力经济时代则推动着其审美发展。它的美学属性集中展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和内容上。灾难性新闻报道在形式上要把握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版式设计的明晰感以及标题制作的"意境美"。在内容上,则需要让事实说话、确保平衡以及以人为本,从而真正达到新闻报道的真实美、和谐美以及人性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四川档案》2010,(6):F0003-F0003
11月16日,省档案局在都江堰市召开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会。这次会议旨在总结、交流汶川地震以来我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及资产移交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档案局《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