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红霞 《大观周刊》2012,(45):348-34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在小学数学中.数学学习表面上看来.是跟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打交道.很难让人感受到它的美丽所在或领略到它的迷人内涵.  相似文献   

2.
胡盟 《大观周刊》2011,(20):28-28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不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改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思考。语文阅读教学应如何提高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德强 《大观周刊》2012,(24):187-187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的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曾经的兴奋不已、迷茫徘徊已不复存在,现在我们更多的是理智的思考。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数学,使学习成为高效率的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都有一个引起、进行、深化和维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除了教师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确定目标、处理教材、选择方法、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之外,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还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使学习活动成为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桂兰 《大观周刊》2012,(11):227-227
随着我校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在学生自主的课堂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把说话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欣赏、已成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间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敢讲、敢评、会讲、会评、会听。  相似文献   

5.
孟秀兰 《大观周刊》2012,(17):176-176
语文教学进程要进行恰当灵活地调整,以当时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创见的观点为契机,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创造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谈此观点:  相似文献   

6.
赵小燕 《大观周刊》2011,(10):228-228
中学生身上具有可以诱发的积极性,他们活泼大胆,具有创新好奇的心理,喜欢提出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把文献信息物化成物质文明的总途径是通过读者、用户把文献信息并入生产过程,使之作用于生产力各要素,最后物化成物质文明;其具体途径是观念途径、决策途径、体制和机制途径、素质途径等.  相似文献   

8.
赵启兰 《大观周刊》2012,(11):193-193
我是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我发现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更违背了我们连云港市教育局提出的“三案六模块”课堂改革,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赵国柱 《大观周刊》2011,(34):233-233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是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合作学习促学困生的发展作为研究重点,从培养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入手,通过师生共同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为学困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0.
徐光根 《大观周刊》2012,(6):176-176
一、困惑:源自师生交流障碍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常替一些年轻教师围。上个月,一个学生急冲冲来找我:“徐老师,不得了了,我们班的孙思祥和班主任闹凶了,您得帮我们一个忙啊!”  相似文献   

11.
陈弟伦 《大观周刊》2012,(47):318-318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新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向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发展。然而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既定的模式可以借签,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慢慢渗透,逐渐形成。现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卢新伟 《大观周刊》2012,(15):176-176
不同学生掌握的快慢不一。因此.对于学生各自的作业要求也就不能“一刀切”。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业已推向深入的今天,仍有不少教育者只从学生的“平均情况”出发,施以于篇一律的教育和千人一面的作业.有的地方甚至生硬限制学生必须在什么时间完成等等.不切实际的强求学生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3.
田君辉 《大观周刊》2012,(32):223-224
《新课标》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做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互相启迪。为了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我多年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乏力、科技服务平台欠缺、市场交易主体不健全等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痛点,中关村天合建立起与成果转化新形势相适应的以市场主导的系统化开放性(7-4-5-3)服务平台,开发出一套标准化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成熟度(T-CAM)评价系统,提出天合线下6S服务模型和天合EMEB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开辟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新路径,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一种新模式。该模式已在全国50多个省市地区实践,值得在全国更广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海艳 《大观周刊》2012,(30):214-214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调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即时生成资源,对教学的目标、策略、资源、进程进行恰当灵活地调整,以当时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创见的观点为契机,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创造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谈此观点:  相似文献   

16.
高伟 《大观周刊》2012,(50):274-27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一改过去教师占课堂主体的现象,代之让学生占主体、老师占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下面是我在新课改过程中获得的一点领悟和看法.与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17.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姜青青 《大观周刊》2011,(10):152-152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数学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建军 《大观周刊》2012,(15):218-218
我们知道只有思想转变才能使高中新课改实验成功.才能使数学教师蜕掉传统教育方法。领悟真正的新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实质是凸现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会学数学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新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听取专家讲解和名师的课堂示范.结合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们交流并真心听取大家的教悔.  相似文献   

20.
范芳 《大观周刊》2012,(47):278-278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基本上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学生不能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接收,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