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现在我们说的"三不知",是说什么都不知道."三不知"的本意是说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  相似文献   

2.
“三不知”源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说的是晋国的苟瑶准备率兵攻打郑国.苟文子认为晋军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贸然行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里的“三不知”是对事情的经过全然不知的意思,今天我们常用它表示“什么都不知道”,如“一问三不知”。除此之外.“三不知”在古代戏曲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含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姚福在《清溪暇笔》中记载:“三不知”一语,出自《左传》。《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是这样记载的: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文子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由此可知,“三不知”一语,意思是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但如今已用“三不知”指事事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是何意@周亦婷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用“一问三不知”来嘲笑不学无术之人。其实,嘲讽他人者未必知道“三不知”的含义。“三不知”最早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率师围谓三郑,荀文子认为未了解敌情,不可冒进。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不亦难乎?”由此可见,“三不知”的本意乃是对某事的开始、经过、结局不了解,并非是对众多问题的不了解。现已引申为不学无术。何谓“三不知”!山西孝义市@佘玉兰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有没有在课堂上被老师揪起来一问三不知的糗事呢?呵呵。那么“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从何而来呢?“三不知”是指哪三个呢?《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有文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青溪暇笔》中也说:“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知,所谓“一问三不知”,是指向某人问某件事,而被问的人对此事的开始、经过和结果都不知道。后人便通俗地把什么都问不明白,不清楚的人称为“一问三不知…  相似文献   

6.
《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载: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当时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由此可知,“三不知”一语,意思是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情况都不了解。但现在已把“三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懂,常常被斥为“一问三不知”。那么,这“三不知”从何而来?究竟指的哪“三”个不知呢?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如衷(即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青溪暇笔》中说,“俗谓忙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从以上两文可以证明,所谓“三不知”是指对于某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而言的。何谓“一问三不知”!山东@窦云波  相似文献   

8.
“三不知”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令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令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自始至终完全不知。《红楼梦》五十五回: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  相似文献   

9.
在生活中,常听到人说:"某某啥也不是,一问三不知."如果你要问他怎样解释"三不知",他同样也是"一问三不知",根本答不上来.   "三不知"这一词语已经流传很久了,历来却很少有人查究这个词语的来源.直至明代,一位叫姚福的江宁人才做了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10.
孙玉祥 《老年教育》2006,(11):46-46
“三不知”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坐大,就派大夫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不要追赶零星士卒,不要害怕大批人马。’晋军即使出动一千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地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懂,常常被斥之为“一问三不知”。那么,这“三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三”个“不知”呢?《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如衷(即“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学习中,有些学生被视为“一问三不知”的差生,其实谬也。所谓的“一问三不知”,即是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知道。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一文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他说:“君子之谋,始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所  相似文献   

13.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人们常常说,但恐怕知道“三不知”来历的人不多。“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了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  相似文献   

14.
星期天的早晨风和日丽,默默的爸爸突然来了雅兴要带儿子去吃"狗不理"包子。他们边吃边聊,当语文老师的爸爸又习惯性地检查儿子近期的学习情况,结果提了三个问题,儿子全不会。三问三不知,爸爸不高兴了,说:"你是包子出了糖——露馅儿了。"但儿子并不以为然,说:"我在班上还算不错,比我差的多着呢。"  相似文献   

15.
昆仑侠 《师道》2011,(1):19-20
张二狗是我的同学。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被人拿来作为对比的两个极端,我曾经是他的梦魇,现在他却是我的梦魇。现将我和他的人生历程列出来,再一次深刻感受风水轮流转这一永恒真理。1.小学入学第一天我对老师说会背301首唐诗做100以内加减法,口齿清晰条理清楚,老师对我眉开眼笑;张二狗对老师的提问一问摇头三不知,神情呆滞语无伦次,老师对他暗暗皱眉。  相似文献   

16.
我校以阶级教育为纲,曾经开展过一些“忆苦思甜”、“訪家史”和“参观阶级教育展覽会”等活动。但在总結中,大家都认为不够深入,效果不太显著。有一些学生还是“四不知”:一不知家底,二不知过去苦,三不知现在甜,四不知今后要挑什么担子。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积极性較差。说到底还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7.
国学闯关     
正1."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什么?A.酒窝B.眼睛C.嘴角D.腮帮  相似文献   

18.
风水轮流转     
张二狗是我的同学,我曾经是他的梦魇,现在他却是我的梦魇,我们的人生历程,再一次印证了风水轮流转这一永恒真理。1.入学第一天,我对老师说会背301首唐诗做100以内加减法,口齿清晰条理清楚,老师对我眉开眼笑;张二狗对老师的提问摇头三不知,老师对他暗暗皱眉。  相似文献   

19.
一问三不知     
《考试》2008,(12):24-24
爸爸考小泉功课,小泉答不上来。爸爸火了:"你怎么老是一问三不知呀?"小泉不解地问爸爸:"什么叫三不知?"爸爸噎住了,只好问妈  相似文献   

20.
“一问三不知”这个熟语妇孺皆知,然而究竟是哪“三不知”,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很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