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但是关于第三次分配的研究着重强调了公益性分配的重要意义,忽视了互益性分配的价值。公益性分配立足于更高的道德维度,对社会价值有引领示范作用,但盲目追求纯粹公益只会限制第三次分配的规模;而承认互益性分配的重要性,有助于扩大第三次分配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从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看,互益性分配有助于扩大参与主体、夯实文化基础、廓清思想障碍。从第三次分配本身的制度化建设来看,互益性分配和公益性分配形成耦合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后者为前者的深化构建了平台,两者共同从规范化、持续化、通约化层面推动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化。实践中,可从加强党建引领、打造熟人社区、加大政策支持、弘扬利他文化等方向打通路径,更好地发挥互益性分配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三次分配的特点、价值及伦理缺陷,可以得知:在和谐社会中,完整的分配过程要经历初次分配(经济领域)、再分配(政治领域)、第三次分配(社会领域)三个彼此区别、相互关联的阶段.其中,初次分配是分配过程的起点;政府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矫正;作为“善”的第三次分配是对前两类分配必要的补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分配正义正是在初次分配讲究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促进谐和的持续过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三次分配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本文以三次分配为视角,寻找在各个分配领域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初次分配领域强调效率、忽略公平,再分配领域财政税收政策调节作用的乏力、失灵以及第三次分配制度的缺失。针对收入差距拉大提出在三次分配领域中分别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经济学教科书中,"国民收入的分配"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专门讲述,但是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里,既说到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更说到再分配要更注重社会公平,并明确指出,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对于老师来说,更全面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是必要的,如第三次分配、最终分配。如果有学生问到,则可以做出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栏目自2004年第8期推出“西游路上的数学”(系列连载),共45回,分15次刊出.本期刊登连载之十——第31回~33回,敬请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收入分配是一种个人收入的转移,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第三次收入分配作为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重要补充,具有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以及转移支付的功能,对于实现我国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以及和谐社会构建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第三次收入分配的道德、经济、心理、制度等基础,应针对我国第三次分配存在的诸多问题,多途径地推动第三次收入分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6月17日,新华社发布了一幅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材料绘制的图表。该图表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存在6大差距。其中,图表的第6个方面,即国民财富在财政分配和劳动分配上的差距,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为表征的新型分配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寰宇中,分配形态将随着人类生产方式变迁的大致轮廓经历三个历史位阶,第三次分配从属于分配形态的历史高阶,是通达“基于需要的按需分配”理想图景的重要节点。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现实逻辑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分配制度的生成提供了基本前提;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及其衍生的共享伦理思想为新分配制度注入了伦理道德的意蕴;从制度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内在先进性和人民性的实践外化助推了新分配制度的最终生成。第三次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选择,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调整按要素分配的格局使之合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积极影响。按要素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西方经济理论的诠释;第二,影响的作用机制;第三,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怎样备考高考化学,本文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合理把握时间1.时间分配建议分I,Ⅱ两卷,第1卷控制在40—50分钟.第Ⅱ卷用50—60分钟,余10-20分钟用于检查。第1卷相对难度低,分值高(83分),力求准而快拿足基本分(70分左右);第Ⅱ卷思维要求高。要留足时间去深思熟虑,力争拿到优势分.体现出个人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出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第一、第二次分配重要补充的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真正的公平。但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税法角度着力于探讨如何完善第三次分配的税制环境,以期更好地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先请看下面一道习题 (参见《数学》第二册 (下A) ,试验修订本·必修第 88页习题 10、16( 1) ) :4名同学报名参加学校的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 ,每人限报其中 1个运动队 ,不同报名方法的种数是 3 4还是 43?学生给出了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 1 分 4步 ,第 1步 ,第 1名同学报名 ,有 3种方法 ;第 2步 ,第 2名同学报名 ,有 3种方法 ;第 3步 ,第 3名同学报名 ,有 3种方法 ;第 4步 ,第 4名同学报名 ,有 3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 ,共有 3 × 3× 3 × 3 =3 4种报名方法 .解法 2 分 3步 ,第 1步 ,确定足球队的人选 ,有 4种方法 ;…  相似文献   

13.
以慈善捐赠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分配,是我国分配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前两次分配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启动晚,困难多,目前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捐赠救助社会习惯和公众行为,因此需要从政府、企业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来推进第三次分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22,(1):76-81
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等动力机制作用下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内嵌是出于人类最朴素的互助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相互救济,是对慈善资本主义的“超越”,其目标指向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第三次分配有其内在逻辑,它是对效率和公平的进一步兼顾、先富带动后富的必然要求、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内在需要、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既要拓展第三次分配领域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也要认识和处理好三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在效率正义、公平正义、道德正义共同作用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将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实现联系在一起并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重要成果。在确认第三次分配对实现共同富裕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三次分配有且只具有补充性的意义;在肯定慈善增进道德的积极作用是主流一面的同时,还应确认一些打着慈善旗号的行为走向了促进道德状况改善的反面。从价值理念、法律制度和实践方式等方面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是深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在设计和制定第三次分配发展的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从非正式制度方面研究了如何改善第三次分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个关于如何使用固定基金,使其每年的提取金额为最大值,且第n年后基金的无损失分配方案。对程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就模型的推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第四次工资方面的重大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且是我国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实施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进行了综述,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呈日益扩大的趋势,分别从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市场体制、个人等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要依靠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第三方力量采取措施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章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的新经济制度理论体系,并提出这一理论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