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生态下教育电视新媒体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以受众为中心等典型特征。教育电视媒体作为新媒介生态下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亦由传统电视发展为网络电视、互联网协议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形态。教育电视新媒体体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以受众为中心,强调受众参与创造信息,因此,互动成为教育电视新媒体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电视新媒体包括基于受众需求的选择式互动、基于受众行为模型的信息推送式互动、基于受众参与的角色扮演式互动三种形式。目前支持电视媒体交互的常用技术有IPQAM和IPTv两种,但两者支持交互的传输机制有所不同。前者将音视频信息和互动回传信息通过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后者均使用IP信道进行传输。为了提高教育电视媒体互动的质量,我们应采取积极的互动策略,如促进各种信息渠道融合,加强互动过程监控,精心设计互动内容,吸引受众长期注意等。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多媒体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不断拓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今天,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播客、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已多达二三十种。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寻求思政教育思维和路径创新。一、基于新媒体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新媒体有如下特征:第一,交互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是单向性的(如写信、打电话等),受众无法进行信息反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具有很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北京奥运会为事件传播个案,分析比照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电视等众多新媒体在媒介传播过程当中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各媒介受众的特点,还分析了在信息社会当中受众不同媒体组合选择和不同媒介整合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传统的传媒环境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崛起与壮大给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媒自身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主要以报纸为例,从纸媒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可信度、纸媒对于受众文化素质的要求以及纸媒的表现形式、和受众的互动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将来纸媒应该如何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了新媒体(New Media)的迅速崛起。如今,新媒体越来越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新闻资讯作为新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积极地发挥着传播信息以及连接国与国、城市与城市沟通桥梁的作用。因此,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翻译非常重要且紧迫。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翻译的主要特点及其翻译策略,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提高翻译效率,充分展现新媒体快速、爆发力强等优点;此外,要考虑受众接受程度和喜好,以受众为导向;最后,还应不断优化语言表达,使译文"接地气"。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产生,以其传播迅速并具有互动性等特点,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电视传统媒体为提高收视率进行的变革,使电视等传统媒体生态发生了变化,针对新媒体的冲击,在新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必须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提高基本素质,正确的价值判断,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等应把握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因信息提供方式、话语体系、传播主体身份、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内容的不同,构成了新闻受众仰望传统媒体、网络用户平视新媒体的不同视角。受众相对于传播有被动的一面,但受众的自主性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的平等。网络用户与新媒体是平等的关系,新媒体为用户服务,用户以平和的视线看待新媒体,从中体现了用户的个性精神。同时,用户不再是轻松随意的角色,新媒体期待用户的道德自律,以表达真实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迎来了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断改变。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目标受众需求、宣传队伍建设、新媒体媒介运用等方面入手,运用问卷调查、学习调研、个别访谈、后台数据分析等方法,探寻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变革使得传播形式和受众接受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人们基于碎片化时间形成了新的阅读习惯,各类"短平快"信息模式呈现爆发式增长。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高校新闻宣传开始注重新媒体的作用,主动建立基于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宣传微距阵,一改以往官方宣传的高冷姿态,主动贴近受众,开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生态,其中,短视频因受众广泛和影响力巨大而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手段。因此,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短视频制作和推送经验为例,着重分析高校兼顾流量和正能量的短视频推送方式以及达到的良好宣传效果,还指出高校创新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在分析新媒体对青少年受众阅读行为影响的基础上,从政府、媒体及受众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是一种基于"关系"的新型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需要与之适应的新闻编辑理念。为确保新闻的高质量传播以及新闻媒体的不断优质发展,新媒体新闻编辑应结合实际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直面来自传者与受众、受众与新闻之间关系变革的挑战,应从传受关系理念、市场关系理念等多方面进行理念重构,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使新闻传播效果更进一步,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实现媒体形象的提升和经济收益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产生了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与媒介的双重变动。数字媒介的快速普及带动了受众群体内容需求的多元与创意,通过数字媒介等新兴科技给受众群体带来了不同的内容体验。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变动既具有必然性,同时也体现了新媒体本身的特征,如视觉传达设计所呈现出的发散性、连续性、互动性和迭代性。以新媒体语境为背景,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策略,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广度、速度和精度。同时,随之而来的信息发布失真、西方文化渗透等,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新媒体的特点,既要将新媒体作为改进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要有效防止其为院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推进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一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而言的,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崛起改变了媒介环境和新闻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本文以新媒体为背景,对《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全国两会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此为个案并结合其他纸媒案例,对报纸新闻体裁的特点和演变开展研究。新媒体语境下,报纸新闻体裁重解读、观点、互动、融合等,趋于多样化、专业化、整合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随着新闻媒体的变革,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角,推动着社会的飞跃发展。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上,新媒体以发布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喜爱,并在公共危机舆论引导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如何发扬新媒体的积极方面,努力改善不足,以大众的需求为导向,树立客观准确的舆论导向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报网互动,媒介融合,远不止于内容的融合,而应是媒介形态、结构、技术、功能、流程乃至传播方式等方面的融合。受众的需求是推动这种变化的根本动力。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化、受众活动和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媒体应该以更丰富的内容和方式为受众提供个性服务。因此,不断探索传统报纸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通过报纸原创内容优势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优势的结合,推进数字报业发展,开展与其他媒介融合,既是报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报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呈现出思想趋于多元、群体聚集减少、媒体互动增多、个性意识增强等新特征,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学生新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电视媒体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借力移动互联网、打破传统媒体固有的局限,延伸其传播时空,充分调动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粘性;同时为用户提供了电视直播中的跨屏互动体验,拓宽了受众群,将年轻的受众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中来。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实现台网联动,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是指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大众信源在带来信息传播新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新媒体语境下对受众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