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入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但是二战结束后,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先导,资本主义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借助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而社会主义国家举步维艰。全球化,对资本主义来说是灵丹妙药,还是敲响的丧钟;对社会主义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本文通过对全球化的性质、特征以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为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创造了主客观条件,提供了机遇,并进一步论证了“两个必然理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随着生产力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尖锐化,继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取得胜利,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历史的进程事实上不是如此:社会主义革命在生产力不很发达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时隔三十多年,又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对工业、农业和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是与此同时,也形成了“所有制决定论”,在以后的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全面继承毛泽东领导干部“德”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对领导干部的“德”作了实事求是的创新、发展,指导着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已为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所证明。然而,自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却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及其相对稳定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欢呼雀跃,得意忘形。他们一面大肆吹嘘资本主义表现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已经改变了本性;一面竭力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声称“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我国国内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声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预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马克思早年的有关论断相去甚远。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人类为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而开展的最本原的社会活动出发,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实事求是且入情入理地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本质;从是否顺应人类发展规律和是否实现“三个代表”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强调了在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基础上,取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人应如何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由低级向高级前进,以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且善于与之打交道的必然性。结论是,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最终将把资本主义导向其“历史的终结”,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6.
专题指导 1.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指俄、英、德、法、意、日、美七大国家。 ②在亚太地区,主要为美、日、俄三国之间的关系。又集中表现为这三国对中国的争夺。 ③在欧洲,主要为英、德、法为核心的西欧与俄国为核心的东欧间的关系。 ④在北非,主要为意大利联合德国同英、法争夺北非地区。 ⑤俄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时而卷入亚洲的争夺,时而卷入欧洲的角逐,雄居北方,自成一极。 2、本专题的重点难点 ①重点之一:“一战”前的争霸斗争;“一战”; ②重点之二:凡尔赛——华盛体系的建立.及其逐步瓦解。 ③重点之三:“一战”后“二战”前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④重点之四:“二战”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与争夺。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大大延长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今时代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列宁创立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或者甚至少数国家中首先胜利的学说(以下简称为“一国首先胜利”学说)的依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这种说法颇为流行,为一般人所接受。此说的理由是:列宁是在《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一文中首次提出“一国首先胜利”学说的,其根据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使得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从而使“一国首先胜利”  相似文献   

9.
“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内容是指,社会主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影响和支持下,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到达社会主义。对于现实中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由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设定的前提都不存在,用这一思想来解释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之间的差异问题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英、法、德三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三国工业化的实现过程时,就不难发现:其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极为重要的推进因素.具体分析近代铁路对英、法、德三国工业化所起的作用,不仅可以深化对这三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长史的研究,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加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吗?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早已作了回答。但是,方励之等人在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极力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补资本主义的课。他们认为,“中国最紧迫的需要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走对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生前根本没有正式使用过“卡夫丁峡谷”一词,这个词也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思想。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意思是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俄国农村公社在种种前提条件下,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但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人社会主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跨越理论”或者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也无法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是跨越资本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否定了“跨越论”,而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缩短阶段的观点形成了有力的互证。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互相补充”的思想,找到了首先胜利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没有得到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获取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但是在当代,特别是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不但没有被“否定”,反而发展得更快,社会主义不但没有取代资本主义,反而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那么怎样看待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本文试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性角度出发,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冀具体历史进程与状态。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今天,这个历史趋势实现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而不是暴力革命。存在和平取代形式的内在根据,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部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因素。资本主义具有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组织、国有经济、股份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除具有私人性以外,都还具有社会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现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劳动者既成为“资本家”,又是雇佣劳动者,使劳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得到迅速成长和不断增强,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预言,使社会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论断,即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同样改变不了它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与法的著作有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还有1887年的“法的社会主义”。首先简短的讲一下马克思、恩格斯在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时的历史情况。10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当时是欧洲政治经济情况转变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胜利的时期,是无产阶级出现,发展壮大及与资产阶级矛盾渐趋于尖锐化的时期。在英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名设想,挖掘这一理论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具体模式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越、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肯定成果”不能超越、多国共同胜利论仍是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应遵循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曾经设想过的西欧率先取得胜利,而是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即在帝国主义统治较薄弱的环节首先爆发并获得成功。作为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的中国,更是一反社会历史演进的“常规”,一举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径直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而避免了充分发展资本主义所必然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19.
约·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一经典著作中最深刻地、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天才地研究和论证了决定现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尖锐化,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加深的各种规律性。斯大林同志指出,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预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斯大林同志关於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及与其相关的资本主义总危机加深问题所作的卓越的理论研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大的贡献,把关於帝国主义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革命学说,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一)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发展的两个阶段列宁根据对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之全面的分析,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列宁根据他所发现的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法则,作出了以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结论:即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同时胜利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几个国家中或者甚至在一个个别国家中取得胜利。而这个结论是必然  相似文献   

20.
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的短短十年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既迅速地健康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的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